首页 理论教育 教会专业音乐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教会专业音乐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于宗教礼拜仪式中“唱诗”的需要,罗马教廷及各地的中心教会、教堂开始雇用专门的音乐家进行主要仪式音乐的演唱活动。格里高利的罗马教皇合唱团是培养演唱圣诗、圣咏歌手的教学场所,是由教会选择声音最好的学生进行定向训练的学校,这可能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有明确记录的、最早的专业音乐学校。

教会专业音乐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由于音乐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活动享有的崇高地位,中世纪留载史册的教会音乐家积极推动宗教歌曲的传播。出于宗教礼拜仪式中“唱诗”的需要,罗马教廷及各地的中心教会、教堂开始雇用专门的音乐家进行主要仪式音乐的演唱活动。正是在这段时间,教皇合唱团第一次出现在礼仪庆典的服务中。

1.罗马教皇唱诗班

据西方音乐文献记载,西尔维斯特一世被认为是第一个启用专业合唱团演唱“仪式音乐”的教皇。西尔维斯特意识到,“在整体中诵经”明显必须由“训练有素的歌手”承担,随着礼仪中的音乐部分雇用了专业歌手,牧师在传道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职责中最重要的方面——讲解“福音”,于是,罗马教皇唱诗班出现了。西尔维斯特创建的教皇合唱团不是为了学习声乐技巧,而是为了学习圣歌,使音乐从简单的“齐声高唱”演变成“高度发达的复调合唱风格”。对于他来说,实现统一的风格这一点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只要在演唱主题时传授一些简单的技巧即可达到。然而,西尔维斯特要求他的合唱团在演唱圣歌时旋律平滑、流畅。他认为,完善的圣咏演唱中“纯粹的连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指挥的牧师经常将他们的歌手推向演唱的极限。这样一来,在追求赋予音乐某种风格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呼吸”“发声”等这样一些声乐基本演唱技巧要素被发现。同时,雇用专业歌手演唱在“圣咏”的发展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通过对这种风格的追求,歌手们在演唱教会“简单的吟诵”时“不再以沉闷和单调的方式唱”,他们掌握了“一种与优雅技术完美结合的风格”。并且在这一时期,专业音乐家们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他们的歌唱与装饰”,这时的“圣咏”已经不容易演唱了。西尔维斯特雇用受过训练的歌手这一行动仅仅是教皇合唱团的前身。367年,“劳迪西亚评议会”颁布了禁止公众参与唱“仪式圣咏”的条例,将教会礼仪音乐演唱的任务交由受过训练的合唱团担任,歌唱者通常是神职人员。

在波依修斯死后不久,格里高利大帝在590年当选为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早期基督教是从耶路撒冷向西传播到欧洲的,由此给欧洲带来了东方的音乐元素。而且在公元7世纪和8世纪早期,伦巴底人、弗兰克人和哥特人曾轮流主宰过西欧,所以,当时欧洲各地的教会相对独立,这导致西方每个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礼仪和自己的礼仪音乐。虽然各地区都使用相同的拉丁语,但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每个地区的“仪式音乐”形式也各有不同。政治分裂使这些地区在唱圣咏时选用的文本各不相同,并且都是在自己的曲调上发展各自的“仪式音乐”。我们可以认定,当时的教会“仪式音乐”有“贝内文塔圣咏”“罗马圣咏”“安布罗斯圣咏”“西班牙圣咏”“高卢圣咏”等几种类型。在这段时间里,集中和统一教会“仪式音乐”的想法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当时,格里高利决定采集当时流行的各种教会歌曲,搜集整理各地不同的教会“仪式音乐”作品,编订成统一的、用于教会礼拜仪式的歌曲,以便各教堂使用统一的圣咏。他规定了所有欧洲礼仪音乐的权威形式,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旋律质朴、单纯,并且大都采用重复的形式,为的是让信众听清每一个音节,从而达到有效传播“福音”的目的。此后,神职人员和民众唱礼拜仪式的一般歌曲,而受过训练的合唱团歌手则唱最重要的礼拜“仪式音乐”部分。

特别是自公元9世纪“格里高利圣咏”诞生后,出于培训唱诗班专职音乐家的目的创建了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学校,更是对整个西方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歌手学校(www.xing528.com)

由于教堂唱诗班的歌手必须从小培训,中世纪留载史册的教会音乐家积极推动宗教歌曲的传播,教会音乐学校应运而生。早在“格里高利圣咏”诞生之前,被尊称为“西方教会赞美诗之父”的安布罗修斯就创办了“圣咏学校”,积极培养为教会服务的教堂歌手。[24]教皇格里高利大帝在此基础上对教皇唱诗班进行了重组。在公元6世纪末,格里高利一世在教堂内设立了具有培养唱诗班歌手性质的合唱团,创立了歌手学校的模式,从而对欧洲音乐教育产生了长达一千余年的影响。所以,格里高利大帝对后来领唱者地位的提升产生了更胜于本尼迪克特的影响。

合唱团由20 到30 个男孩和成年男子组成,经过筛选,只有最熟练的成年歌唱者才能进入合唱团(因为他们还得承担对男孩的教学任务),妇女不允许成为合唱团成员。那时,唱诗的孩子都是从民间招收的,歌手学校要传授他们拉丁文、“格里高利圣咏”的唱法和音乐知识,课程包括声乐和乐理(键盘和声、即兴演奏)两大类。虽然演唱的只是单声音乐,然而必须通过老师的口传心授才能掌握。虽然没有详尽的文献资料说明怎样培训这些男童、怎样组织他们排练,但中世纪后期的一些插图显现了唱诗班男童的单独学习以及整个唱诗班的排练情况:指挥一手拍击节奏,一手拿教杆指点着诵经台上的圣歌乐谱。教师经常将他们的学生推向极限,唱诗班大约每周进行两次集体排练,而孩子们回家后每天还要独自练习。这些男童若要成为唱诗班的正式成员,就必须掌握全年礼拜仪式中所需要演唱的圣咏,尤其要掌握全部《诗篇》。复调音乐出现以后,“格里高利圣咏”虽然还没有固定节拍,但学习音乐与歌唱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了。其中,最有才华的学生被称为“释义(意译)作曲者”,并负责《哈利路亚》的独唱。这些学生大部分需要持续9年的学习,因为他们需要强行记住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只有指挥或“释义作曲者”被允许有一本羊皮纸的圣咏书。

格里高利的罗马教皇合唱团是培养演唱圣诗、圣咏歌手的教学场所,是由教会选择声音最好的学生进行定向训练的学校,这可能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有明确记录的、最早的专业音乐学校。同时,他对欧洲各地的圣歌学校进行整建,并且在多数中心教堂设立了圣歌学校。他狠抓过几所圣歌学校的教学。格里高利一世在彼得大教堂建立了歌手学校的模式之后,教皇合唱团被赋予了学校的功能,并一直延续下来,如在圣约翰·拉特兰的罗马教皇学校就是一例。由此,作为教皇的格里高利一世比他的任何前任都更有名而且作品众多,他组织编纂的“格里高利圣咏”(《赞美诗唱和集》)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规范的音乐教科书。格里高利命令教会音乐家要加强对音乐理论、记谱法方面的研究,这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格里高利的罗马教皇合唱团这一机构从罗马蔓延到其他地区的教会。当教皇带着教皇合唱团出访法国宫廷时,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非常欣赏(不由得佩服)罗马礼仪的规范,他意识到,这些规范可能有助于确保他领土上的宗教统一,从而加强其领地内的政治团结。因此,他采纳了罗马礼仪,并将它与高卢圣咏(加利亚圣咏)混合起来。罗马圣咏的整体结构被高卢(加利西亚)的音乐家们所接受,但他们又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装饰风格覆盖了它。罗马和高卢圣咏的融合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格里高利圣咏”。

丕平的儿子查理曼也对罗马圣咏的优越性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恳求教皇阿德里安一世分配给他两名格里高利学校的领唱者,于是彼得和罗曼纳斯在789年被派往法国。不幸的是,罗曼纳斯病倒未能前去,但彼得到了梅斯,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一所“格里高利圣咏”的学校。教皇合唱团在查理曼的加洛林宫廷传输罗马圣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久后,在英国也成立了几所罗马和高卢咏唱融合的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