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学视野下的程颐理学与礼节

易学视野下的程颐理学与礼节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颐把礼乐看成天理的体现,指出:“礼乐无处无之,学者要须识得。”在注解《乾卦·文言传》中的“嘉会足以合礼”时,程颐说:“得会通之嘉,乃合于礼也。不合礼则非理,岂得为嘉?非理安有亨乎?”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程颐之所以会主张灭人欲明天理,原因是“人通过克制自己的私欲,就能够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312]。在程颐看来,即使面对困境,个体也要遵循礼义的要求。

易学视野下的程颐理学与礼节

妥善处理族群关系和人我关系,是维系社会存续的关键问题。程颐在解释《同人卦》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时,说:“夫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307] 而群体和个体的界限、权利和义务等问题的提出,正说明了界定族群关系和人我关系的必要性。在儒家哲学中,礼乐的设立正是为了妥善处理族群关系和人我关系。程颐把礼乐看成天理的体现,指出:“礼乐无处无之,学者要须识得。”[308] 他认为,如果离开礼乐,人类就会陷入无政府状态。在他看来,天理指的是符合礼乐要求的欲望,人欲指的是超出基本生活需要的欲求。

在注解《乾卦·文言传》中的“嘉会足以合礼”时,程颐说:“得会通之嘉,乃合于礼也。不合礼则非理,岂得为嘉?非理安有亨乎?”[309] 礼是天理在人间的实现方式,是人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在解释《履卦》序卦时,他说:“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故为履。”[310] 他认为,礼乐不但是个体需要时时遵行的行为规范,还是实现整体家国天下和谐通泰的有效手段。与刑罚相比,推行礼乐更易实现修齐治平的目标。他在解释《履卦》大象“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时,说:“君子观履之象,以辨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后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311] 礼乐是由个体在社会中所处分位所决定的职责、道德。如果君王遵礼而为,就能任人唯贤。倘若君臣同心,就能为民众提供保质保量的公共产品。以质量俱佳的公共服务为基础,民众就能安居乐业,国家亦能长治久安。在内政实现善治之后,外交也就具备了道德制高点,国家也会展现出强大的软实力。如果各国都能见贤思齐,那么,平治天下也就顺理成章了。可见,只有遵从礼乐的规范,个体才能得其所哉,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通泰,也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www.xing528.com)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程颐之所以会主张灭人欲明天理,原因是“人通过克制自己的私欲,就能够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312]。在程颐看来,即使面对困境,个体也要遵循礼义的要求。基于这一原因,他提出了“义命”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