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建构策略

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建构策略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口号的指导下,儒家学者展开了儒学修养工夫的探讨。周敦颐既明确指出“圣可学”,又提出了主静、睿思、无欲等工夫进路。张载认为,后天的恶是气质之性带来的,并据此提出了变化气质以复归天地之性的修养工夫。[28] 虽然张载提出了明确的工夫进路,可是,他把成就圣贤的价值依据确立为太虚。在儒学史上,程颢和程颐实现了从宇宙生成论探讨到工夫论探究的转换。

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建构策略

到了北宋庆历年间,胡瑗提出“‘明体达用’的口号作为儒学复兴的基本纲领”[22]。在这一口号的指导下,儒家学者展开了儒学修养工夫的探讨。胡瑗继承了王弼“性其情”的工夫论,说:“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之来,皆由物诱于外,则情见于内,故流之为邪情。唯圣人则能使万物得其利,而不失其正者,是能性其情,不便外物迁之也。”[23] 胡瑗的工夫论仍然没能脱离玄学工夫论的思维架构周敦颐既明确指出“圣可学”,又提出了主静、睿思、无欲等工夫进路。周敦颐说:“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24] 虽然周敦颐基本解决了成就圣贤何以必要和如何可能两个问题,可是他的“主静”说容易和佛教的虚静相混淆。因此,程颐才会批评周敦颐说:“才说静,便入于释氏之说也。不用静字,只用敬字。才说着静字,便是忘也。”[25]

张载提出了穷理、顺命的修养工夫,认为穷理即穷尽由阴阳产生的事物之理,穷理、尽性和至命是有先后次序的三件事。他把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描述为存神知化,说:“存神过化,忘物累而顺性命乎!”[26] 他把物质生活欲求看作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指出:“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27] 他认为,如果个体一心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就会被外物所牵制。张载认为,后天的恶是气质之性带来的,并据此提出了变化气质以复归天地之性的修养工夫。王夫之肯定了张载的工夫论,说:“宋自周子出,而始发明圣道之所由,一出于太极阴阳人道生化之终始,二程子引而伸之,而实之以静一诚敬之功。”[28] 虽然张载提出了明确的工夫进路,可是,他把成就圣贤的价值依据确立为太虚。程颢批评说:“若如或者以清虚一大为天道,此乃以器言而非道也。”[29] 程颢反对张载的做法,认为成就圣贤的价值依据在于天道背后的天理。(www.xing528.com)

在儒学史上,程颢和程颐实现了从宇宙生成论探讨到工夫论探究的转换。在易学天人之学的宏大视野下,程颢和程颐以易为宗,又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等经典中的修养工夫作为思想资源,并予以新的解释,最终建构起自己的工夫进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