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泽及草木:儒家生态文化助力森林生态维护

泽及草木:儒家生态文化助力森林生态维护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西周末年黄土高原仍保有53%的森林。从子产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已经正确地认识到了森林对于维护气候平衡的作用。他不是直接从生态的角度反对开辟草莱的,但他的说法从政治的角度维护了自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六样事物可称为珍宝。王孙圉所说的第六项珍宝很值得注意,表明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鉴于山林草木对于自然和国家人民生活的重要价值,古人自觉地认识林木草莱的自然性质,为它们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泽及草木:儒家生态文化助力森林生态维护

春秋战国之前,农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对自然的破坏。据统计,西周末年黄土高原仍保有53%的森林。但是,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的增加,城市得到了较大发展。城市聚居了大量的人口,他们的饮食、取暖、婚丧嫁娶都需要木材,于是城市周边的环境开始恶化。当时一些具有思考能力的人士观察到了山林与气候、人的生存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发林木、草地等自然资源提出了反思,并自觉地采取了一些系统的生态措施。

如前所述,孟子也认识到,齐国国都郊外的牛山是因为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最终成为濯濯童山的。所以,他要求封山,涵养山林。他说,如果得到滋养,没有什么不能生长的;如果得不到滋养,没有什么不能死亡的。孟子还十分前瞻性地提出了反对开辟草莱变成田地的主张。面对战国时期列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他提出善于进行战争的人应该受最严厉的刑罚,在诸侯之间纵横捭阖的人应该受二等的刑罚,那些开辟草莱、扩大土地面积的人应该受三等的刑罚。从孟子论述的文脉来看,他认为战国时期各国所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仁政德治,所以,不务仁政而热衷于征伐拓地就是罪过。他不是直接从生态的角度反对开辟草莱的,但他的说法从政治的角度维护了自然。

基于对于生态的初步认识,中国古人对于山林草木等自然资源采取两种态度,一是珍惜、珍视;二是尽量认识它们的特点,为它们的生长提供合适的条件。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是值得宝贵的?什么东西获得后能够让人们感到安易和乐?据《国语·楚语》记载,楚国王孙圉出使到晋国,赵简子询问他楚国的珍宝白珩的事情。王孙圉说,那不是楚国的国宝。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六样事物可称为珍宝。一是能够制定各种规则、帮助治理国家的圣人;二是保佑国家丰收、没有灾害的玉;三是能够确定褒扬和贬斥的神龟;四是能够镇灭火灾珠宝;五是能够用来抵御外敌侵略的金属;六是能够为国家百姓提供财用的“山林薮泽”。王孙圉所说的第六项珍宝很值得注意,表明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有了能够提供财用的山林薮泽,无论是统治者还是百姓,都可以安易快乐地生活了。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景王要铸大钱,单穆公进谏阻止他,认为这样做会给百姓增加负担。他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诗,大意为“遥望旱山山麓,长满了榛树和楛树。平易近人好君子,品德高尚有福禄”。因为旱山山麓长满了树木,所以君子才能安易快乐地寻求福禄。如果山林枯竭,薮泽耗尽,田畴荒芜,民力凋敝,材用匮乏,君子连悲哀还顾不上呢,哪里还能够和乐安易呢!从单穆公的话可以看出,古人是自觉地把山林等自然资源的丰富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的。(www.xing528.com)

鉴于山林草木对于自然和国家人民生活的重要价值,古人自觉地认识林木草莱的自然性质,为它们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易经》泰卦说,天地交通,即阴阳二气交通,草木才能繁殖,这就是泰。荀子也曾指出,万物都是在阴阳二气和合的状态下得以生长的。《礼记》《逸周书·大聚》指出,土壤贫瘠草木就难以生长,水常搅动鱼鳖就长不大,二气衰弱生物就难以长成。反之,“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川渊枯竭,鱼鳖就会离去;山林险峻,鸟兽就会飞走;国家政治失衡,百姓就会离弃。所以,创造适合山林草木、鱼鳖禽兽生长的自然环境,在古人那里是一项自觉的任务,他们认为这是政通人和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