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新闻生产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及解析

微新闻生产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及解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微新闻生产主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微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不会那么统一规范,呈现各种面孔是在所难免的。微博、微信记者,微信公众号平台新闻工作者之类的称号,目前还上不了台面。

微新闻生产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及解析

1.微新闻生产的主体原因

微新闻的生产者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业余者,他们随手拍下来的各种图片,不经意写下来的文字,并没有多少专业性可言,与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具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生产,这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立场,来自不同的党派、阶层。他们出于自身动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新闻事件和从各种渠道接触的新闻信息有所选择,有些会加以原原本本的传播,有些会加以善意的改造,有些则会故意丑化处理,使其符合自己的利益。社会分层,群体分化,个体的诉求不一,微新闻传播动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微新闻生产主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微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不会那么统一规范,呈现各种面孔是在所难免的。

2.微新闻传播的媒介因素

微新闻不是在传统媒体上传播的,而往往是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这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与面对面的传播有很大的接近性,都是比较随意、口语化、非正式的,并且相对来说,也是简短的、碎片化的。(www.xing528.com)

微新闻主要通过手机来生产和传播,手机随手拍下视频和图片是比较方便的。当然由于这种便捷性、随意性,也会存在各种隐患,导致问题的出现。

3.微新闻生产的监管因素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会认为微新闻生产是职业行为。虽然政府在2020年认定了一些新个体经济,将直播带货、公众号运营等许多自媒体营销和传播活动视为一种新的职业,但是目前还不会面向普通用户正式颁发记者证。微博、微信记者,微信公众号平台新闻工作者之类的称号,目前还上不了台面。新闻记者、编辑这些职业,还是由政府部门在管理,符合有关规定才会颁发正规的记者证、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