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社会根源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社会根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下中国新闻界道德失范问题为何比较严重?不少学者将其归因于新闻从业者背弃了新闻职业道德。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期内,政治道德是我国主导的,甚至是唯一的社会道德价值理念。价值观多元、冲突且无统领,导致社会道德失范,一些社会成员不顾廉耻为所欲为。可以说,新闻敲诈等新闻道德失范问题,既是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失范的表征之一,也是社会道德失范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必然反应。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社会根源

当下中国新闻界道德失范问题为何比较严重?不少学者将其归因于新闻从业者背弃了新闻职业道德。其实,背弃职业道德只是表面原因,现象的背后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我国社会全面深刻转型中伴生的问题影响到新闻传播业,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和蔓延。

(1)利己主义导致部分新闻从业者见利忘义。

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乃至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不得不面临社会转型问题,中国概莫能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改革开放为重心的现代化建设,引发社会全面而深刻转型,已是学界共识。不过学者汪玉凯认为,我国的社会转型即有西方国家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社会骚动不安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成员格外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社会犯罪率明显上升、政府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等共性问题,还有比较独特之处,其中之一即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双转”交织——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既面临复杂的社会转型的任务,同时又面临体制转轨的使命,即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转轨是所有当年经历了社会转型的西方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特别是中国的市场经济,由于缺乏正常的自然历史积累过程,客观上增加了社会转型的复杂性[29]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追求经济利益、讲究功利性实效性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处世哲学。通过诚实劳动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经济利益本身无可厚非,也是社会成员发展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法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造成权贵资本受益,市场投机者获利,贫富差距拉大。研究表明,我国的总体基尼系数2004年就已经达到0.44,2007年大约为0.48—0.49,均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水平[30]。就新闻传播业来说,相关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新闻从业者月收入低于10 000元人民币,其中47.7%的从业者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下[31]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需要社会成员自行解决。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见利忘义、道德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1世纪网事件中,媒体一方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舆论监督权进行新闻敲诈,被敲诈的企业利用金钱“消灭”负面报道,财经公关公司充当新闻敲诈的“掮客”,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希望以财富为支撑,成为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个人命运的主宰者。

(2)价值观离散导致新闻业偏重“经济效益”。(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期内,政治道德是我国主导的,甚至是唯一的社会道德价值理念。社会进入转型期后,价值观渐趋多元,追逐经济利益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主导价值理念。我国转型期社会价值观的离散必然在新闻业中体现出来,“它相应地表现为以政治为取向的新闻的价值理念、以市场为取向的新闻的价值理念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之间的并存”。不过,由于政治道德统领新闻价值理念的传统和惯性力量,我国新闻业的职业规范体系又一直处于空乏状态,加上转型期政治道德的形式化,“我国的传媒和新闻从业者在面对市场经济社会时,受到市场取向的价值理念的影响较大”[32]。在体制层面,我国新闻媒体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市场运营,自负盈亏,也确实把新闻媒体推向了残酷竞争的市场。中共十四大对我国新闻业进行重新定性,确定其“上层建筑”与“第三产业”的双重属性,要求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媒体当然可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不过需要时间的积淀。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急功近利者就罔顾社会效益,制定不切实际的发行、广告指标,强求实现。新闻敲诈犯罪嫌疑人、21世纪网总裁刘某就供述说:报社管理层对21世纪网的业绩考核中,有一条就是要覆盖70%—75%的当年新上市企业,与它们签订“广告合同”,每年都有数千万的指标[33]。新闻业的这种价值取向和做法,正是导致新闻敲诈从记者个人行为演变为单位集体行为,造成集体道德“沦陷”的主要原因。

(3)社会道德失范波及新闻传播领域

社会转型是一个社会利益结构、道德秩序重建的过程。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认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旧的道德标准被打破,新的道德标准又没有建立,人们很难区分公正与非公正、合情合理与非分之想。“由此,人们的欲望便失去了约束。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也自然而然地使欲望迅速增长。就在传统约束失去权威的同时,可望得到的报酬越厚,刺激就越大,欲望也变得越迫切,越不受控制。在这最需要限制激情的时刻,限制却偏偏更少了,脱缰野马般的激情更加剧了这种无规则的混乱状态。”[34]简单地说,社会道德失范是社会转型的伴生问题。涂尔干揭示的这种现象照样存在于当今中国社会。在我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转型过程中,原来的一元道德标准即政治道德离散衰微,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社会核心价值观尚在培育之中。价值观多元、冲突且无统领,导致社会道德失范,一些社会成员不顾廉耻为所欲为。对此,高层人士也并不讳言:“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35]

新闻传播业是社会的重要子系统,并且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其他社会领域出现道德问题,或者整个社会系统出现道德危机,不可能不影响到新闻传播领域。可以说,新闻敲诈等新闻道德失范问题,既是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失范的表征之一,也是社会道德失范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必然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