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经济理论与实践:历史警示与现实危机

生物经济理论与实践:历史警示与现实危机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革命前,氮素不足,生物质被弃之不用,人类遭受了严重饥荒与灾难。古代战争、古代文明的兴衰与食物丰缺有关,食物丰缺与人们对生物质氮素的认识与利用程度有关。工业革命后,用化学氮素逐步替代生物质氮素引起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也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环境污染给各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

生物经济理论与实践:历史警示与现实危机

化学物质逐渐替代生物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伴随出现的生态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经济发展。作为应对措施,世界各国纷纷将生物质的研究与发展作为国家重点战略加以扶持。从2003年开始,我国也将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生物质经济这座潜能无比巨大的冰山,再次浮出水面。生物质经济能够较好地解决能源、环境和“三农”问题。我们必须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建立生物质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制定生物质产业化发展规划,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机制,建立生物质产业集群,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大力发展生物质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工业革命前,氮素不足,生物质被弃之不用,人类遭受了严重饥荒与灾难。在工业化之前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是在氮素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求生存、谋发展的。虽然大气中含有78%的氮气,但它属于惰性气体,在它的分子结构未被分解成氮原子之前不能被人类所利用。人类通过共生固氮的豆科作物、稻田中的蓝绿藻类等非共生固氮生物、闪电以及只分布在秘鲁等极少数国家的鸟粪矿来获得极为有限的氮素来源。当时氮素资源极为匮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认识和利用生物质中含有的丰富的氮素资源。在人烟稀少、环境容量巨大的背景下,这些生物质资源对环境不构成任何威胁,但对急需氮素生产食物的人类来说,是个巨大的遗憾。古代战争古代文明的兴衰与食物丰缺有关,食物丰缺与人们对生物质氮素的认识与利用程度有关。从这个角度讲,古罗马帝国、巴比伦王国的衰亡,人类饥荒和灾难与人类对生物质氮素资源的忽视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工业革命后,用化学氮素逐步替代生物质氮素引起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也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1913年人工合成氮素机器的发明,为人类无限制地生产氮素肥料、彻底摆脱对自然氮素的依赖开辟了道路,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氮素化肥的使用必然导致环境污染随用量增加而加重。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前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氮素污染问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淡水、近海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氮素普遍由亏缺变成盈余状态。土壤中无法存储的氮素渗漏到地下水中造成了地下水污染,流失到地表水中导致江、河、湖、海富营养化,进入海湾和近海中导致海洋赤潮,多余的未被作物吸收的氮素以气态形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酸雨增加、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后果。排放到大气中的氮素化合物通过降水、酸雨的形式降落到土壤与水体中,导致土壤酸化,加重了水体富营养化,降落到森林中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氮素的进一步盈余,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迅速发展的经济一样受到全世界关注,比如沙尘暴不仅使中国受害,也直接影响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环境污染给各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www.xing528.com)

化学氮素肥的大量使用,不但增加了化石能使用量,也加大了农业风险。化肥价格受世界能源价格影响严重,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扬迫使化肥价格不断升高,为了降低农本、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必须对化肥价格进行补贴,化肥补贴进一步增加了农民对化学氮肥的依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将会不断提高,如何在增加食物生产的前提下减轻氮素污染,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世界权威专家普遍认为,摆脱过度依赖化学品和化石能造成的恶性循环、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对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