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经济理论与实践:关键特点及转基因作物风险分析

生物经济理论与实践:关键特点及转基因作物风险分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生产消费过程来分析生物经济的特点。基于此,生物经济的特点可以表述为以下6个方面。种植转基因作物已是大势,因而基因污染的情况可能发生。

生物经济理论与实践:关键特点及转基因作物风险分析

我们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生产消费过程来分析生物经济的特点。其流程为:各种生物资源,经生命科学与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开发出新工艺、新产品;新产品通过市场进入消费领域并与相关产品互补形成宏大产业群;消费具有“人本化”特征。基于此,生物经济的特点可以表述为以下6个方面。

(一)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期偏长

生物技术产品开发通常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在投入产出方面存在较大的变数;另外,其研发的诸多环节含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在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要求研究机构或开发公司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所需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更加优良,并须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等其他技术相互融合。公司把产品推向市场后,较高的科技“门槛”准入容易把竞争对手挡在门外,以保护公司高额回报与长期的利润空间。

(二)对生物资源依赖性强

基因是从已有的生物资源中“发现”而非“发明”的。从理论上讲,谁拥有生物资源,谁就有开发生物技术产品的物质基础。农业经济时代对生物资源的依赖主要局限在初级利用、外观层面;而生物经济对生物资源的依赖主要体现在深层利用、基因层面;工业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对生物资源的依赖性相对较弱。

(三)产品与产业多元化

生物经济的产品与产业内容,不仅涉及目前的常规农业系统,而且涉及食品、营养、健康医疗、资源、环境、生态、能源新材料等众多领域。由于深入到基因层面,产品与产业多元化、产品人性化和个性化明显。产品多元化,指从传统农业产品到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与加工的产品,如功能食品、生物能源、生物疫苗、基因农产品等。产业多元化,指除传统的农业三次产业外,还增添了许多与“非农”交叉的新型产业,如基因美容、农业疗养等。由于生物技术涉及人体本身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各国对其开发应用较为慎重,不会轻易出现如网络软件产品一样被大量快速复制的现象。

(四)日益显现的市场容量和商业价值(www.xing528.com)

生物技术产业开始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一个功能基因,可能会造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对应的消费人群,即使是属于患者人群,也往往是异常巨大的。

例如,几年前,研究人员在马达加斯加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有独特遗传性状的稀有的长春花植物,它可以作为药物用来治疗某些癌症。Eli Lilly制药公司把它开发成药物,获取了巨大利润,仅在当年销售额就达1.6亿美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将蕴含越来越大的商业价值。在农业经济乃至工业经济时代早期,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花费很小;到了信息经济时代,对于健康医疗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在生物经济时代,随着健康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绿色健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备受关注,退休后的生活年限也将随之延长,各种保健及对老年人的护理、医疗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

(五)生物经济的消费更具“人本化”

由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品与人类自身健康、生活品质以至生活价值直接相关,“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得到最终体现,并进一步升华到能够真正体现以人类生活品质为中心的“人本化”(human-centralization)境界。所谓“人本化”,就是“以人为本+生活品质”,也称为“人本关怀”,它源自“以人为本”并胜出于它。在信息经济时代,产品开始出现柔性制造、个性化设计特点。在生物经济时代,将更加注重“人本关怀”,如利用基因工程开发个性化“定制”药物,利用农业的多元化功能进行环境美化与健康疗养。

(六)生命伦理与基因污染问题突出

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授等途径扩散到其他物种,生物学家称之为“基因漂流”(gene flow),也就是所谓的“基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种植转基因作物已是大势,因而基因污染的情况可能发生。与其他污染不同,基因污染是不可逆的,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可使之成为一种蔓延性灾难。人工合成遗传物质,制造一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新型单细胞生物,同样涉及伦理和安全问题。目前基因治疗之所以只用体细胞,而不用可以治本的生殖细胞,就是因为生殖细胞涉及基因组改造等生命伦理问题。如为使水稻能够抵抗重金属,而将人的基因转入到水稻中,人吃了这种稻米是否会产生诸如是在“自食”的伦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