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雪漠诗说老子:不畏流俗,追求道德的完美

雪漠诗说老子:不畏流俗,追求道德的完美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意译]最高明完美的道德,是以道为本体追求的。道是一种恍恍惚惚的境界,它是客观存在的。但那恍惚不是迷糊蒙昧,反而是一种灵明的境界:那恍字是洞察力心有明光,能清晰地知悉万物真相;那惚字代表不再有执着,远离了流行的概念和偏见。因此人世拘束不了他,流俗捆缚不了他,他像翱翔于九天的雄鹰,能自主地掌握前方航向。虚静中不会被念头欺骗,不再臣服于礼教成见。

雪漠诗说老子:不畏流俗,追求道德的完美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意译]

高明美的道德,是以道为本体追求的。道是一种恍恍惚惚的境界,它是客观存在的。恍是心光焕发,惚是念头消失。惚兮恍兮,就是虽然念头消失,但因为心光焕发,所以可以观照到现象性的存在;恍兮惚兮,心光焕发时就算念头消失,也能随缘对外境生起妙用,不会对外物没有觉察。这种境界深远而幽暗,其中有着极为精微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被信验。从今天追溯到远古,道一直没有离开过,接受了道的本体,你就接受了道的概念,对万物及各种显现的起源的理解,也会受到这个概念的影响。我如何知道万物及各种显现的起源呢?正是依托对道的认识。

[导读]

有人说,他在坐静时看见了道;有人说,他在睡梦中看见了道;有人说,他在耕田锄草时看见了道;有人说,他在挑水砍柴时看见了道;还有人说,他在漆黑如墨的夜里行走时看见了道,觉得夜都不黑了。

有个人突然哈哈大笑,说到处都是道。他指着慢悠悠爬行的虫儿说:道在那!他指着随风舞动的野草说:道在那!他的手不停地指这指那,最后指向了一堆粪便,说:道在那!

你若问他们,能说说道究竟有什么特征吗?看见道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他们只会两手一摊头一摇:不好说。

到底,有没有人能说出来的?

于是,你看到了“恍惚”这个词。你问,啥叫“恍惚”?是念头忽然消失吗?我说不是。你又问,那该不是头晕晕的吧?我笑了,说当然不是。说罢我指着窗外的天空,问你那是什么。你循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当然,你什么也没看到,于是你收回了提问的心,聚精会神地寻找答案。就在你的观照之心被提起,念头全都消失的瞬间,我对你说,就是它,你明白了吗?我看到,一个巨大的世界在你的心里展开,你像一滴水那样融了进去,你心里所有的问题刹那间都息灭了。在那个世界的中央,有一位老人正端坐着。你向他走去,他用笑容迎接着你。就在你们的视线相交的瞬间,一首天籁般的歌曲流入你的心底……

[诗说]

老人看了看投入的我,

他眯缝了眼继续说道——

那真相就藏在万物之中,

最好的德行是顺应自然。

明白真相更要融入真理,

在真理的境界里静观万象。

融入真理后眼界大开,

生命中就会光明朗然。

那光明我称之为恍惚,

其实是一种境界呈现。

但那恍惚不是迷糊蒙昧,

反而是一种灵明的境界:

那恍字是洞察力心有明光,

能清晰地知悉万物真相;

那惚字代表不再有执着,

远离了流行的概念和偏见。

那境界之中分明有物,

却不是眼中所见的表象。

它玄玄妙妙有无穷精妙,

无穷精妙中更有殊胜体验。

那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实相,

只能用鲜活的生命去亲尝。

那是智慧最直观的味道,

无关理性亦远离逻辑思辨。

它藏身于万物之中,

默默静观便可发现。

发现之后还要融入,

同样是明白中静观万象之变。

日久天长就可清除蒙昧,

光明朗然再无混乱和阴暗。

此时就是我说的圣贤,

他无为无不为逍遥随缘。

他心游于天地之外,

行动于无为虚静之中,

奔驰于红尘礼教之上,

耳听无声的大道之音,

眼看无色的大道之象。

因此人世拘束不了他,(www.xing528.com)

流俗捆缚不了他,

他像翱翔于九天的雄鹰,

能自主地掌握前方航向。

而常人总是在乎世俗,

心中缺乏自由的意志,

精神颓唐为因果所累,

与蛛网中的苍蝇没有两样。

那蛛网便是对外相的执着,

心生执着便有了挂牵,

有所挂牵命运也会上锁,

故要看清外相的本质,

不要流连那一景一时。

须知一切都只是暂时,

此时真实下一刻就变。

世上无一物可以停驻,

也无一相不会变换模样。

所谓的无为没多么复杂,

就是看清真相不再跟随念头,

让心待在它该待的地方。

虚静中不会被念头欺骗,

不再臣服于礼教成见。

更知道天地在心中也无非念头,

看透念头本质就可得到自由。

善用念头还可利益众生

只因世间万象无非源于念头。

圣人虽时时神游于太极

治国却常常安神于胸内,

他的智慧虽超迈古今

但大多着眼于百姓生活。

用仁诚之心播洒甘霖

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用公心养民律法规范,

用大道教化宽恕施政。

天下人虽多而心拙朴,

则不会生起害人之奸心。

要是清水变得浑浊,

鱼儿必然会游上水面吸气;

要是社会过于沉闷苛刻,

百姓也必然挣扎生出乱象;

要是上层贪欲太盛,

下面必然虚伪丛生;

要是上层老是骚扰百姓,

社会必然难以安定和睦。

要是上层有太多喜欢的珍奇,

下面也会仿效着争夺。

治国要从根本上着手,

不要扬汤止沸,

而要釜底抽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