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专业主义中的道德探询:如何实践好传播?

新闻专业主义中的道德探询:如何实践好传播?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卫星在《新闻伦理的可能性》中也思考了新闻伦理的不同前提条件,其中包括信息公开、新闻机构的特性、表达自由和新闻生产的市场机制等方面的条件。其中可能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一个具有适当的社会独立性、主体行为能力的新闻媒体才可能存在伦理问题,才可以去探讨新闻伦理的可能性。这样我们可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声称具有独立性和得到法律保障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与伦理分析上。

新闻专业主义中的道德探询:如何实践好传播?

我们在当代传播实践伦理推理模式的比较中,初步检验了美德伦理模式对行为决策的价值。但是,其真正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单个行为的抉择,它更多的是一条社会历史内涵的思考路径,并在这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追寻诸美德本身,这种追寻的过程本身也是三重的:在历史的基础上发现特定社会时代背景和环境状况;在这种状况下诸美德的可能特性和具体所指;另外,这个过程对于追寻者来说也是重要的德性训练和养成过程,追寻的过程就是德性成长发展过程,是指向未来的开放性过程。

我们可以从新闻开始。关于新闻伦理道德有很多断片式的描述,但是也存在一些系统性的道德话语体系。

我们熟知的有社会主义新闻观的人民伦理体系。其基本的逻辑结构是,媒介作为政党机构喉舌或者组成部分而具有重要价值,这样的价值认定在道德上又因政党机构作为人民最高利益的代表而获得了充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媒体和新闻机构的道德基础是人民伦理,也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但是真正决定什么是人民利益的实际上是比媒体更加大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方面,媒体缺乏独立决断权,因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不承担道德责任,当然也不存在所谓的道德自意识,新闻本身的职业道德就没有得到独立的彰显[1]。从整个社会层面看,媒体被强烈要求作为政府的信息机器,更多地被当作一种管理工具和信息手段。(www.xing528.com)

卫星(2009)在《新闻伦理的可能性》中也思考了新闻伦理的不同前提条件,其中包括信息公开、新闻机构的特性、表达自由和新闻生产的市场机制等方面的条件。其中可能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一个具有适当的社会独立性、主体行为能力的新闻媒体才可能存在伦理问题,才可以去探讨新闻伦理的可能性(当然,这里也包含应该怎么去探索和探索什么)。

这样我们可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声称具有独立性和得到法律保障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与伦理分析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