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方法:借撑竿提升跳高成果

科学方法:借撑竿提升跳高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慢地形成了撑竿跳高的雏形。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撑竿跳高作为体操项目成为最引人入胜的比赛项目。做好撑竿跳高的各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其中插竿起跳的过程是撑竿跳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撑竿跳高的最终成绩。这三部分力的合力是撑竿跳高的主要能量来源。小常识撑竿跳高中出现试跳失败的情况①由运动员而引起的横竿掉落,导致横竿未能置于竿托上。

科学方法:借撑竿提升跳高成果

在世界级的跳高比赛中,运动员们虽然已经取得很好的跳高成绩,但与袋鼠羚羊等一些动物相比,人类的跳高能力还是要逊色很多。不过,智慧的人类却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借助外力让我们跳得更高更远。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什么东西让自己跳得更高更远呢?在远古的年代里,人们撑着一根木竿或长矛跨过溪流,越过短墙,腾上马背……慢慢地形成了撑竿跳高的雏形。撑竿跳高原为体操项目,流行于德国学校,而它作为田径项目首先在英国开展,19世纪末开始流行于欧洲国家。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撑竿跳高作为体操项目成为最引人入胜的比赛项目。当时使用的撑竿大多由山胡桃木制成,美国运动员威廉·霍亚特靠着这种沉重、坚硬、粗笨的实心木竿,创造了3.3 m的世界纪录。我们已经知道了撑竿跳能使我们跳得更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借助了撑竿的外力使自己能飞跃更高的横竿。但是,你知道怎样巧妙地利用撑竿和力学原理让自己跳得更高吗?做好撑竿跳高的各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其中插竿起跳的过程是撑竿跳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撑竿跳高的最终成绩。运动员在助跑结束后向地面插竿,插竿与起跳的动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插竿和起跳使人体向空中腾起。那么插竿与起跳的重要性是怎样体现的呢?

科学

原理

撑竿跳高的力学原理

撑竿跳高,首先是利用运动员助跑的动能转化为撑竿的弹性势能,迫使撑竿弯曲;其次是起跳瞬间,人体积极蹬地发力;最后是人体到达最高点时,通过人体自身的力量积极推压撑竿,使人体再次获得向上运动的力。这三部分力的合力是撑竿跳高的主要能量来源。

起跳时,弯曲的撑竿内储存了足够的弹性势能,运动员插竿起跳后,撑竿内的弹性势能就会通过形变释放出来,使运动员获得向上运动的力;同时在运动员起跳的瞬间,通过积极的蹬地起跳,也产生了向上的力;再加上运动员在最高点时积极推压撑竿的力,在三个力的同时作用下,人体获得一个向上的动能。

小课堂

撑竿跳高的动作技术要领与流程

(1)助跑

即起动与加速阶段,可分为前后两阶段。前一阶段助跑的主要目的在于把速度提升起来,撑竿可以举高一些,便于省力。后一阶段称作持竿助跑,运动员将撑竿持于体侧,撑竿高度慢慢降低,在速度不减的前提下,大腿高抬,积极下压着地。

(2)插竿与起跳

插竿与起跳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正确的顺序是起跳后插竿,而非插竿后起跳。当起跳脚踏上起跳点时,右臂充分向上举直,左臂弯曲顶住撑竿,两手把撑竿牢牢地固定在穴位中,同时肩、胸、髋主动向前上方逼近撑竿,起跳脚积极蹬伸,摆动腿屈膝上摆,整个身体悬垂于撑竿下完成动作。(www.xing528.com)

(3)过横竿

当撑竿的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时,即撑竿完全伸直时,运动员应通过全身的肌肉运动转体,使人体正对横竿,上肢积极地推压撑竿,同时髋部积极上摆,当人体髋部越过横竿后,腹部收缩,上肢顺势过竿。

(4)落地

以身体面积相对较大的位置着地,或以关节活动幅度较大的区域着地,以增加落地时间,确保落地安全。

小常识

撑竿跳高中出现试跳失败的情况

①由运动员而引起的横竿掉落,导致横竿未能置于竿托上。

②在越过横竿之前,运动员的身体和所用的撑竿的任何部位触及插斗前壁上沿垂直面以前的地面和落地区。

③起跳离地后,将原来握在下方的手移握至上方的手以上,或原来握在上方的手向上移握。

④试跳时,运动员用手稳定横竿或将横竿放回。当然,如果跳途中横竿折断不应判为试跳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