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概念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概念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对计划进行适宜的评价,才能达到对心理技能训练实施的有效控制。在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时,既要考虑到实现目标的需要,又必须考虑到主、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为实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转移而制定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必须符合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既是运动员可以接受的,又是足以使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产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概念

(一)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概念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这种设计是在以往训练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总结、吸取成功经验和摒弃失败教训,以利于提高运动水平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是一种有组织的、系统的计划,主要用来实施心理技能。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连续性和阶段性。

科学训练的基本原理就是训练的不间断性和周期性,而且长期进行。其目的就在于确保运动训练的最佳竞技状态。

2.多变性和可控性

心理技能训练过程受训练体制、组织领导、竞赛制度、奖励办法、生活保证、场地器材、气候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各个阶段技术、战术训练计划的变更,故容易造成预先设计的计划与运动员状况不相吻合,这就需要对原订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要想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必须对运动训练进行有效的控制。要进行控制,必须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反馈和应用,并采取多种方法诊断,从中了解心理技能训练中的诸多因素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对运动员的训练。

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就是为了克服心理技能训练中的片面性、盲目性,使心理技能训练工作可以按照要求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进行,迅速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通过心理技能训练计划,也可使教练员、运动员、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及相关人员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以便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调动积极性。

通过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对计划进行适宜的评价,才能达到对心理技能训练实施的有效控制。

(二)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个设计完好而且可以很好执行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可以使运动员增强自信心,集中注意力,激发动机,提高运动成绩。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计划都是有效的。一个科学的原理只有在足够的研究证实其可行性时才能被采用,心理技能训练也是如此。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体现着心理技能训练活动中的基本决策。在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时,既要考虑到实现目标的需要,又必须考虑到主、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

1.训练目标

为了完成运动员心理技能的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移这一心理技能训练的根本任务,必须选择和设计最适宜的途径,也就是选择最佳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因此,在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实现心理技能训练目标,而目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全面系统的分析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以及运动员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有些时候,还需要考虑参加的竞赛特点、时间、地点、规程以及主要对手状况。

2.起始状态(www.xing528.com)

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起始状态是心理技能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其状态转移的基础。为实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转移而制定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必须符合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既是运动员可以接受的,又是足以使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产生明显变化。

3.训练规律

心理技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只有符合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包括: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运动员的机体在负荷下的适应性与劣变性,训练活动组织的集群性与个体性,训练过程的多变性与可控性等基本特性,以及技术、战术、心理技能和各种运动素质本身的结构特点和发展特点。

4.训练条件

训练场所的好坏、仪器设备的质量与数量、运动心理学家的素质等,都是组织实施心理技能训练活动重要的基础条件。例如在放松训练中,如果没有安静舒适的场所,运动员就不能顺利地进行放松;没有生物反馈仪,就很难开展生物反馈训练。因此,在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

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技能训练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并且完成必要的工作内容。

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

运动员个人评估包含问卷、交谈、统计、自我检验及运动项目分析等,以便了解运动员个体的缺点所在、心理技能起点水平、生涯规划以及运动项目所需的特殊生理条件、技术、心理等特征信息或相关资料等。

运动员心理技能起点水平最好是数量化的指标(可用肌电反馈仪测定放松和表象能力),自我报告的量表形式(可用马斯滕表象量表测定表象能力)虽也能进行前后对比,但客观性较差,需要运动员认真、如实、准确地填写。明确起点水平的目的,一是为将来检查心理技能训练效果;二是在训练过程中能使运动员不断地获得“逐步提高”的反馈信息,强化运动员坚持练习的动机。

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

在竞技项目分析和个人评估后,分析被训练者个体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以及提供一个概念的架构,并与心理学训练者进行讨论,就可确定需要致力改进的一些不合适的习惯和有效发展的目标与策略,即需要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心理技能。

训练目标也可以以要达到的具体参数为指标。如放松训练的指标有:第一,放松深度绝对值降低,如果某一被训练者的起点水平是肌电2.4?倕V,经过放松训练,要求该被训练者能最后放松到肌电值为1?倕V;第二,放松时间缩短,如果起点水平是20~30分钟做到完全放松,目标可定为系统训练后能在3分钟以内做到完全放松;第三,个体自我觉察能力,系统放松训练后,自我评价的放松水平与实际的放松水平间的差距比训练前减小。

3.制定具体内容

对于运动员来说,要想持续地保持和提高运动成绩,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在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影响运动成绩的各个心理因素,并且遵循一定的工作顺序。训练步骤越具体越好,应包括训练任务、时间安排、练习的内容与要求、如何与技术训练结合、心理咨询与指导等。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都应围绕技术训练和比赛发挥这两个目标,系统式单一实施训练计划的过程是“学习——练习——应用”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