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建设投资的使用与配置:研究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水利建设投资的使用与配置:研究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51991~2005年七大流域水利基建投资情况资料来源《水利统计摘要》,水利部。表4.7各流域1990~2005年水利基建投资增长速度从表4.7可以看出,淮河、海河、辽河、其他流域的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从宏观上分析,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利基建投资数量配置占全国的5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水利建设投资的使用与配置:研究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4.1.2.1 水利基建投资使用分类及结构

分析水利基建投资的使用情况,必然涉及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的统计分类。水利投资统计是按水库工程、灌溉工程、除涝工程、防洪工程、供水工程和水电工程分类的。其中防洪工程包括堤防、以防洪为主的水库、蓄滞洪区建设等方面投资;灌溉工程包括引水渠道、灌区建设和以灌溉为主的小水库等;水库工程主要是大中型具有多功能的水利枢纽和不属于上述两情况的水库,2000 年以后按用途进行统计,新增水土保持、水库工程投资按用途分摊到其他工程类型中。按上述分类,我国不同时期水利建设投资使用情况,详见表4.3。

表4.3 水利工程分类的基建投资使用情况表

资料来源 《水利统计摘要》1949~2005 年,投资总计还包括其他工程投资。

统计数据表明:在“九五”以前的各历史时期,水库工程建设一直都是水利投资的重点,水库类投资在水利基建投资总额中占较大比重。防洪工程类投资居第二位。灌溉工程投资比重从历史最高的“二五”期间占23%,到“九五”时期下降至9%,降幅较大。

20世纪80年代,水利基建投资按工程分类的比重:水库工程28%,灌溉工程20%,除涝工程6%,防洪工程18%,供水工程8%。

20世纪90年代,水利基建投资按工程分类的比重:水库工程24%,灌溉工程10%,除涝工程3%,防洪工程32%,供水工程7%。防洪工程类投资比重上升,跃居第一位。

2001~2005 年,水利基建投资按工程分类的比重:灌溉工程12%,除涝工程1%,防洪工程46%,供水工程16%,水电工程7%,水土保持工程5%。防洪工程类投资比重依然呈上升趋势,供水工程投资比重上升幅度较大,见表4.4。

表4.4 水利工程分类的基建投资比重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水利统计摘要》1949~2005 年。

对比分析20世纪80年代、90 年代和“十五”期间工程分类基建投资构成,其突出变化,一是灌溉工程投资比重从20%下降至12%;二是防洪工程投资比重从18%上升至46%,供水工程由8%上升至16%。防洪工程投资比重跃居首位的原因是1998年以后投资大幅度增长。

4.1.2.2 水利基建投资各流域配置情况

水利基建投资在各流域配置情况的演变分析,根据收集到的统计资料情况,由《水利统计摘要》1990~2005 年数据,按七大流域和其他流域划分,将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东南诸河流域统称为“其他流域”,1990年以后分流域的投资情况见表4.5。

七大流域和其他流域1990年以后各流域基建投资总额为6451.2亿元,其中,长江流域投资额约占30%;黄河流域投资额约占17%;珠江流域投资额占10%;淮河和海河流域投资额分别占7.5%和7%;辽河流域占2.3%,松花江流域占3.4%;其他流域(含内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东南诸河流域)占22.6%。(www.xing528.com)

表4.5 1991~2005年七大流域水利基建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 《水利统计摘要》,水利部

分析1990以后各流域的投资情况,除个别年份(1996 年和1997 年黄河流域的投资最大)外,长江流域投资额均居各流域之首,详见表4.6。长江流域投资占全国水利投资的30%,保持较高水平,比黄河流域高出12 个百分点。七大流域中黄河、辽河的投资比重“十五”期间呈下降趋势,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东南诸河投资比重上升幅度较大。

表4.6 1991~2005年各流域水利基建投资比重

各流域基建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见表4.7。

表4.7 各流域1990~2005年水利基建投资增长速度

从表4.7可以看出,淮河、海河、辽河、其他流域的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黄河、珠江、松花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花江的年均增长速度最小。从分段的投资年均增长速度看,“八五”、“九五”期间全国水利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增速高达20%以上,“十五”期间全国水利投资增长速度放慢,仅为5.9%,因此各流域的投资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期间年均投资增长速度较快的流域包括淮河、辽河、松花江,增长较慢的包括长江,黄河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通过20世纪90年代水利基建投资在各主要江河流域方面配置结果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水利基建投资在各主要江河流域方面配置数额的多少与江河大小和自然特征、流域的规模、流域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180 万km2,跨越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居住着全国1/3 的人口,水资源丰沛,中下游平原防洪任务繁重。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流经9 个省区,流域面积79.5 万km2,流域人口占全国9%,上游是水能资源的富集区,下游由于黄河具有“水少沙多”,淤积河床,形成“地上悬河”的突出特点,防洪、减淤、保持河床稳定是长期的任务。由此可见,从宏观上分析,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利基建投资数量配置占全国的5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2)水利基建投资每年在各主要江河流域配置数额总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由于存在大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投资高峰的影响,会出现年际间高低变化较大的现象

如黄河流域在1994 年先后开工建设的小浪底和万家寨两个大型水利枢纽均在2000年前后完工,使黄河流域水利投资额从1995 年开始大幅度增长,1998年达到峰值116 亿元,从1999 年开始又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长江流域由于1998 年大洪水,对堤防工程投入增加,1998~2000年出现了投资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