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实现了世界性的学科发展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实现了世界性的学科发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早已成为世界性的知识领域和世界性的学术领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科。推进我国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重要的一点是要使本学科的学者具有世界性的学科眼光,既不能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一个学校的传统,也不能把眼光只限制在国内的学术界。作为中国学者,我们又必须在世界性的范围内回应与中国哲学研究相关的各种挑战,逐步掌握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权。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实现了世界性的学科发展

事实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早已成为世界性的知识领域和世界性的学术领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科。因此,在性质上,不能把中国哲学史仅仅看作为一种哲学建构的准备,而完全不理会中国哲学史的独立的学术意义。近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日本的起步早于我国。日本中国哲学研究的布局完整,研究的力量雄厚,在各个断代、专书、人物、专题上都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前,日本学界曾在很长一个时期成为本学科研究的主导力量,其成果为欧美学界所必参考。欧美在总体上的研究固然不及日本,但不仅在中国宗教研究方面有长期积累,在理论分析上往往提出有影响的范式。目前,我国的研究已经在不少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但在一些领域仍然发展较慢,而发展我国中国哲学学科的一个目标,就是全面树立我国学者研究在本学科的主导地位。

推进我国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重要的一点是要使本学科的学者具有世界性的学科眼光,既不能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一个学校的传统,也不能把眼光只限制在国内的学术界。首先,我们必须把学科的边界定义到整个世界的中国哲学思想研究,在这样的学科意识中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课题。目前我国本学科的博士点大多不失此种学科意识,但相当多的研究者特别是没有接受过博士训练的青年学者仍然缺乏自觉。从现在每年发表(和退稿未能发表)的论文中可见,重复性劳动仍然在本学科中广泛存在,而大量有意义的课题却无人研究;研究中不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现象相当普遍,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妨碍了研究水平的提高,从而无法保证本学科知识与研究的有效增长和进步。其次,我们要在世界性的学科范围中来把握学科研究的评价尺度,也就是要在世界性的学术社群中取得评价的标准,改变自说自话,孤芳自赏,自以为高,而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同行评价中的位置的狭隘眼界。这绝不是主张抽象的“接轨”,而是强调要内在于广大的学术社群来认识自己,真正了解本学科学术境界的高低标准,取法乎上,正确制定学术发展的目标。

目前,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很多学者对海外的中国哲学研究的成果不了解,不熟悉,这已经成为我们学科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我们许多学者研究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就中文学界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中国文史哲类专业的研究者和研究生论文都能较全面地收集参考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了解大陆学者研究的成果,已经成为发表论文规范化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我们许多研究者的论著,在研究文献的收集方面和写作的规范化方面还做不到相等的程度。当然收集海外的论著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意识,从中文学界(大陆港台等)做起,逐步改善研究的品质。(www.xing528.com)

比起哲学一级学科的其他二级学科来说,在总体上,中国哲学学科与历史学科中的中国思想史学科较为接近,因为中国哲学研究的对象往往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是同一的,有时很难区分;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日本和美国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已经成为国外中国思想研究的主流。所以我们要掌握研究的主动权,我们要参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要回应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挑战,这虽然不必是每个学者都须如此,但应当视为学科的总体需要。作为中国学者,我们又必须在世界性的范围内回应与中国哲学研究相关的各种挑战,逐步掌握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