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ITS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智能交通可以基本覆盖每条城市道路,通过监控实时观察现场交通流量、意外事故等,对现场进行即时反馈和指挥疏导。同时,如果交通事故中出现伤员,智能交通监控会触发紧急呼叫救护车的功能。

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一)智能交通的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ITS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智能交通的发展跟物联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只有物联网技术概念不断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越来越完善。智能交通是交通的物联化体现。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二)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传统市政道路上监控布置不均匀,监测设施功能较少,像素较低,技术标准不统一,难以整合,导致交通管理部门对全路段的整体情况和整个城市道路的情况了解不到位,不能进行统一调度。智能交通可以基本覆盖每条城市道路,通过监控实时观察现场交通流量、意外事故等,对现场进行即时反馈和指挥疏导。

1.交通信号控制

信号机在不影响行人通行安全性的基础上,一般设置在路口人行道上,离人行道与车行道分界线约0.5m,尽量选择较阴凉位置,与附近的其他市政设施相协调,可独立按照预设的方案控制机动车、行人信号灯以及可变交通标志等,也可以通过通信设备与中心控制计算机相连接,接受并执行中心预设方案或通过中心计算机利用UTC/SCOOT系统实时优化生成的方案。[10]相较于传统信号控制,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可以将信号实时传输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各个路口的不同方向交通流量,对信号灯的时间长短进行控制,以减少现场交通执勤人员手动控制信号灯的不便,有效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时间价值。

2.道路交通监控(www.xing528.com)

全路段和全城的实时智能交通监控,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可以实现即时锁定,避免通过事故现场来鉴别肇事车辆的颜色和型号的传统做法,还可以调取不同路口交通影像追击肇事车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宝贵的时间。同时,如果交通事故中出现伤员,智能交通监控会触发紧急呼叫救护车的功能。除此之外,智能交通在人流集中路段车站等可以实时监控信息,也可以减少交警巡逻的密度,降低管理成本。

3.交通信息采集和诱导

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是信息采集、引导和发布。在智慧城市中,车载导航与信息处理中心是实时联动的,交通监控中的交通流量以严重拥堵、很拥堵、一般拥堵、畅通等状态发布在车载导航上。车载导航可以根据时间最短、路线最畅通的原则重新规划出行路线,引导司机避开拥堵路段。以分散车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智能终端每天采集的数据汇聚在公安、交通、金融等各部门。同时,相关部门对交通数据的整合,可以更好地预测居民出行的偏好和需求,对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规划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4.停车引导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已急剧减少,但是居民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车辆保有量越来越高,而停车位缺口越来越大。为缓解停车位紧缺的情况,空闲的小区车位和公共车位可以为有需求的车主提供服务,这就需要开发智能化停车引导系统,为车位主人、车主提供相应服务。上班时间,私家车位可以有偿开放,信息汇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其发布于对应的程序上,有需要停车的车主通过手机导航即可找到距离较近的合适车位。这样,既解决了车主无车位可停的尴尬,又避免了私家车位的闲置,还减少了停车等待时间,达到环保低碳的效果。

总的来说,交通监控系统可以使交通出行变得更为便捷,可实时监控路面情况,遇交通事故和突发情况时能够快捷反应,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另外,收集、积累各种交通基础数据,还可以为城市下一步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