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年安排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实验班成绩表现分析

学年安排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实验班成绩表现分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第4学季因学习能力显著下降,要少排新课而多安排复习。在这种安排下,实验班的平均学年成绩为4.2分,比对照班的3.8分高;用条件反射法和校字法试验所反映的实验班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指标,都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言语和学校环境形成初步的条件反射,以后可以得到巩固,使新生入学前有良好的情绪进入新学年的学习。

学年安排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实验班成绩表现分析

学校一学年中学习、劳动和假期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力变化的规律和教育的要求来决定。学期与假期的轮换,可以使学生在连续几个月的学习与劳动后,经过休息而恢复脑力与体力,以预防过度疲劳,保护健康。小学生身体发育还不很成熟,工作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的学期应短些,假期应长些。在学期内必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假期内不搞变相的上课,应该多组织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郊游、文艺欣赏、科技活动等,但不能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休息时间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普通高中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学生在全年中学习能力变化的情况:调查表明,若把1学年等分为4个学季,每1个学季作业分量大致相等,则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第2学季末和3、4学季中显著降低。因此,全学年的学习任务不应平均分配在4个学季,而应该考虑全学年中学习能力变化规律后作合理的安排。特别是第4学季因学习能力显著下降,要少排新课而多安排复习。学年内穿插安排一段时间的生产劳动,可起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轮换的作用,只要合理组织,可以提高学生在后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力。

要特别注意对一年级新生的照顾。6~7岁的儿童从幼儿园家庭生活转入学校,对儿童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如果过渡不好,往往使儿童身心受到不良影响。据一些学者观察研究,部分初入学的儿童在其入学后一段时间内,情绪不稳定,往往沉默,食欲减退,发育水平下降,抗病力减低。初入学儿童一般难于习惯学校的学习和纪律,容易疲劳。因此对他们要逐渐增加学习负担。国外学者的实验研究证明,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安排最好是:

第一学季每天排课3节,每节30 min;(www.xing528.com)

第二学季每天排课4节,每节30 min;

第三学季每天排课4节,每节35 min。

在这种安排下,实验班的平均学年成绩为4.2分,比对照班的3.8分高;用条件反射法和校字法试验所反映的实验班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指标,都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每学年开始时的准备和组织工作也很重要,开学前最好能组织学生与教师座谈。班主任应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环境,了解新学年的任务及作息制度,还应安排座位,说明学生守则。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言语和学校环境形成初步的条件反射,以后可以得到巩固,使新生入学前有良好的情绪进入新学年的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