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丕与五经课试之法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

曹丕与五经课试之法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丕对中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是恢复洛阳太学,并推行“五经课试之法”。224年,曹丕下令“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传》博士”[17]。曹丕的“五经课试之法”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创新,推进了古代学校考察制度向考试制度发展,“不仅加强了考试选拔功能的力度,同时也开启了后来学校普遍实行的升(留)级制之先例”[18]。

曹丕与五经课试之法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

魏文帝曹丕

曹丕字子桓,生于公元187年冬,卒于226年6月29日。曹丕自幼熟读经传和诸子百家,8岁开始作文、赋诗,既是曹魏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公元220年12月10日,曹丕通过汉献帝刘协禅让的形式,实现改元称帝,定国号“魏”,从此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曹丕上台后就大刀阔斧施政,表现出较强的政治才能,但其光耀史册者却是他的文学成就。曹丕的五言诗和乐府诗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燕歌行》被视为中国七言诗的首创,他的《典论·论文》,则更有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创地位。

曹丕对中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是恢复洛阳太学,并推行“五经课试之法”。221年,曹丕上台伊始就下令恢复举荐孝廉,“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无拘户口[14];同时晋封孔子第21代孙“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15],命“鲁郡修起旧(孔)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16]。这就是说,曹丕不仅恢复汉代对孔子的尊崇,而且要孔子后裔兴办儒家私学。224年,曹丕下令“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传》博士[17]。(www.xing528.com)

曹丕的“五经课试之法”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创新,推进了古代学校考察制度向考试制度发展,“不仅加强了考试选拔功能的力度,同时也开启了后来学校普遍实行的升(留)级制之先例”[18]

在曹丕重建洛阳太学的影响下,刘备也紧接着开办了成都太学,孙权开办了南京太学。魏明帝曹睿即位后,下令:“先帝昔著《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19]《典论》是曹丕称帝前所著的论文集,原有22篇,现仅存《自叙》、《论文》、《论方术》3篇。曹睿堂而皇之将《典论》刊刻于太学,可见曹魏洛阳太学已不再是儒家独步的讲坛,一向被儒家轻视的诗文不仅可以登堂入室,而且可以刻石立碑,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可惜这种以诗文入太学的创举,很快就被司马昭扼杀于摇篮。《三国志》记载:257年5月31日,“帝幸辟雍(傀儡皇帝曹髦视察太学),会命(召集)群臣赋诗。侍中和逌(yóu)、尚书陈骞等作诗稽留(迟缓),有司奏免官。”[20]司马昭趁机大做文章,曹髦只好下令自责:“吾以暗昧(我因为愚昧),爱好文雅(爱好文学),广延诗赋(广泛搜求诗赋),以知得失(本意是以此考察政治得失),而乃尔纷纭(不料却造成纷乱的局面),良用反仄(我感到反侧不安)。其原(和)逌等(现原谅和逌等人)。主者宜敕自今以后(主管官员应发布敕令告诫从今以后),群臣皆当玩习古义(大臣都应当学习古书义理),修明经典(研讨经书典籍),称朕意焉(以满足我的心愿)。”[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