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国教育及其影响-中国教育史话

辽国教育及其影响-中国教育史话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国家,契丹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辽立国219年,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宋的两倍。辽国中央政府的教育管理机构也称为国子监,由国子监直接管理国子学和太学。辽代的国子学分别设立于上京、中京、西京,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分别设立于5座京城,因此称为“五京学”。辽国的地方官学也是由府学、州学、县学构成,但办学规模较小。辽国著名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就是其中的典型。

辽国教育及其影响-中国教育史话

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国家,契丹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1125年,金太宗完颜阿骨打率军南下,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投降,辽国灭亡。辽立国219年,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宋的两倍。《契丹国志》记载:“至阿保机,稍并服诸小国,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87]这就是说,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初,就利用汉族知识分子以汉字隶书的偏旁创制契丹文,从此改变契丹人刻木结绳的文化落后状态。早在918年6月14日,阿保机“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88]。919年8月30日,阿保机“谒孔子庙,命皇后、皇子分谒寺观”[89]。920年1月25日,阿保机“始制契丹文字”[90],随即开办学校,举行科举考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辽国中央政府的教育管理机构也称为国子监,由国子监直接管理国子学和太学。辽代的国子学分别设立于上京、中京、西京,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分别设立于5座京城,因此称为“五京学”。辽国的“五京”,即:上京(内蒙赤峰市巴林左旗)、东京辽阳府(辽宁辽阳市)、南京幽都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赤峰市宁城县)、西京大同府(山西大同市)。其学官也分别设置为祭酒、司业、监丞、主簿、博士、助教等名目;其师资来源,前期主要是被俘获的汉族知识分子。1088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推行“纳粟补官法”,此后有不少读书人通过捐钱、捐粮、献军马等途径出任教职。辽国的地方官学也是由府学、州学、县学构成,但办学规模较小。相比之下,辽国的宫廷学校和宗室学校反而比较有声色。特别是其中的女学,由于受礼教束缚较少,贵族妇女受教育的机会较多,成才者也相对较多。辽国著名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就是其中的典型。萧太后名萧绰,953年6月18日出生于应州(山西朔州市应县);969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被册封为皇后。辽景宗是辽国第5任皇帝,从小就体弱多病,军国大事基本托付于皇后萧绰处理。982年10月13日,辽景宗病死,“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91]。当时继承皇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不足11岁,30岁的萧绰就以皇太后身份摄政,史称“承天后摄政”。萧太后“天性忮(zhì,嫉妒)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92]。摄政期间,萧太后大力推行改革,发展农业经济,并兴办学校,强化科举考试,大量选用汉人,使辽国趋于鼎盛。《辽史》记载:“(萧太)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挥)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太)后教训为多。”[93]她的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94],文化水准堪称辽代帝王之最,显然是萧太后的教育之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