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夏教育与状元皇帝:中国教育史话

西夏教育与状元皇帝:中国教育史话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党项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吸收氐、鲜卑、吐蕃等部落成分形成的民族。从目前所知的文物、文献可见,西夏刻字司的印刷品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有官方文书、私人契约、历书、钱币、碑刻、符牌、卜辞等内容。西夏第8任皇帝李遵顼,是西夏襄宗李安全的堂兄,齐王李彦忠的儿子。1211年,49岁的李遵顼被立为西夏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

西夏教育与状元皇帝:中国教育史话

西夏党项族建立的国家,党项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吸收氐、鲜卑、吐蕃等部落成分形成的民族。1012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以宁夏为根据,开始与北宋分庭抗礼,将势力扩展到甘州(甘肃张掖市)、瓜州(甘肃酒泉市瓜州县)。1038年11月10日,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夏”,史称“西夏”。1227年七月,蒙古军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银川市),西夏末帝李睍(xiàn)投降,蒙古军将党项人屠杀殆尽。西夏立国197年,传袭10任,也颇有文化建树。

西夏文木刻活字版

1036年,李元昊创制颁行西夏文。《宋史》记载:“(李)元昊自制蕃书(亲自制作西夏文),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类似隶书),而画颇重复(笔画多有重复)。教国人纪事用蕃书,复改元大庆(因此改元大庆)。”[122]1039年,“(李)元昊思以胡礼蕃书抗衡中国,特建蕃学,以野利任荣主之。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写以蕃书。于蕃、汉官僚子弟内选俊秀者入学教之,俟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所书端正,量授官职。并令诸州各署蕃学,设教授训之”[123]。1144年,夏仁宗李仁孝“令州县立学校。国中增弟子员(学生)至三千人。复立小学于禁中。凡宗室子孙七岁到十五岁皆得入学。设教授,(夏)仁宗与(皇)后罔氏亦时为条教训导之(夏仁宗及皇后也不时亲临讲课)”。[124]为继续推进文教事业,西夏还专门设置国家出版印刷机构,称为“刻字司”。从目前所知的文物文献可见,西夏刻字司的印刷品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有官方文书、私人契约、历书、钱币、碑刻、符牌、卜辞等内容。1145年七月,夏仁宗下令“立大汉太学,(李)仁孝亲释奠”[125]。1146年三月,夏仁宗下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全部)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按照皇家规格兴建)”[126]。1148年三月,夏仁宗下令“建内学(佛教学校)”[127]。1160年十月,“(相国)任得敬请废学校”[128],“(夏)仁宗不报(不予理睬)”[129]。1161年正月,夏仁宗下令“立翰林学士院。以王佥(qiān)景颜等为学士”[130]。当年五月,夏仁宗“令史臣修《实录》”[131]。为此,史家有赞语说:“(夏)仁孝初立,境宇小康,人民乐业。未几,而地震岁饥,沙飞泉涌,天灾荐至(接连而来),荒乱频仍,洵国步孔艰哉(整个国家都处于步履艰难之中)!然能崇儒学,禁奢侈,修国史,制新律,又尊孔子为帝,增弟子员(学生)至三千人,典章文物灿然成一代宏规。”[132]西夏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国力迅速增强,以300万人口[133],与辽国的900万人[134]、金国的5353万人[135]、北宋的11275万人[136]南宋的6450万人[137]抗衡近200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开办学校,培养出大批人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www.xing528.com)

西夏第8任皇帝李遵顼,是西夏襄宗李安全的堂兄,齐王李彦忠的儿子。李彦忠“材器英敏,善骑射,饶武略,遇事敢为。(相国)任得敬害其能(顾忌他的才能),中以蜚语(制造流言蜚语加以陷害),贬守凉州(甘肃武威市)。在郡有政绩,蕃、汉畏怀(党项人和汉人既怕他又怀念他)”[138],他的儿子李遵顼却是“端重明粹(举止斯文明晰精粹),少力学(从小喜欢读书学习),长博通群书(长大后更是博通各种经典),工隶篆(擅长隶书和篆书)”[139],属于文化有成,武略不足的人才。1203年三月,41岁的李遵顼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获得“廷试(殿试)进士,唱名第一(状元)”[140]。1211年,49岁的李遵顼被立为西夏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李遵顼所处的时代,已是西夏危亡之际,历史注定他没有施展文才的机会,只能在接连不断的征战中疲于奔命。史家评论说:“(李)遵顼才堪魁士(才具足以高中状元),时际承祧(能够得到继承皇位的机会),以序以贤(是因为他的资望和贤才)”[141],但是他的军事谋略不足,“始而失之蒙古(开初与蒙古失和),取偿金人(争取金国的支持);既而欲厄金人(随后又想遏制金国),转从蒙古(转而依附蒙古)”[142],结果是两不讨好,始终处于蒙、金夹击之中,最终“束手无策,仓促出奔,遑遽内禅(让位给他儿子)”[143]。1226年五月,李遵顼病死。享年64岁。史家认为:“幸而天不永年(幸好老天爷没让他活得更久),父子同殒(李遵顼与其子夏献宗李德旺3个月内相继而死),不然(宋)徽(宗)、(宋)钦(宗)五国(五国城位于哈尔滨市依兰县,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被囚禁的葬身地),是其前车(之鉴)也。”[144]平心而论,史家的评论也颇有些苛刻。实际上,迎合蒙古人对抗金国的决策并非出于李遵顼,而是他前任的夏襄宗李安全。《西夏书事》记载:“(李)安全派惟支庶(不是正统的皇位接班人),爵重宗藩(只是位高权重的皇家藩篱),妄肆奸心,篡夺君位,律以天讨(按照律令是属于天下共讨伐的对象),罪岂容诛!况在位六年,无善可记。见蒙古之强,纳以女;背金源之德,加以兵。”[145]西夏人陷入困境之时推举李遵顼出来收拾残局,也实在是无奈的选择。即使李遵顼能与金人和好,也不可能抵挡蒙古人南下。蒙古人的目标是要一统天下,这也许就是成吉思汗特意叮嘱灭绝西夏人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