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构建与实践:发现与启示

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构建与实践:发现与启示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还存在如下不足,这给本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因此,编制一份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的调查问卷,进行大样本的调查显得尤为必要。唯有了解了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的现状,才能构建起贴合广大教师需求的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并进行应用,从而给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强有力的支持。

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构建与实践:发现与启示

已有的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教师学习环境和教师学习模式研究的丰富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研究的思路。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还存在如下不足,这给本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1.从技术的功能特点出发研究技术在教师学习中的功效较多,但关于技术支持的中小学教师学习的实然状况研究不多。

2.虽然针对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在点上呈繁荣之势,但目前对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整体性研究还不多见。

3.更多的研究者是从策略、方法和措施层面探讨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对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模式的研究不具系统性。

综上,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对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进行大样本的调查研究难觅踪影。因此,编制一份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的调查问卷,进行大样本的调查显得尤为必要。唯有了解了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的现状,才能构建起贴合广大教师需求的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环境并进行应用,从而给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强有力的支持。

【注释】

[1]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

[3]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7.

[4]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98,113.

[5]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98,113.

[6]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6.

[7]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98,113.

[8]陈桂生.师道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9.

[9]陈桂生.教师职业的形成[J].江西教育科研,2007(7):14—15.

[10]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98,113.

[11]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86.

[12]顾明远.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1—6.

[13]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

[14]蔡元培.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A].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8.

[15]UNESCO.World education report[R].Paris,1998.

[16]Andy Hargreaves,Lorna Earl,Shawn Moore.Learning to Change:Teaching Beyond Subjects and Standards[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2001:197.

[17]樊香兰,孟旭.论现代教师教育道路演变的逻辑[J].教师教育研究,2009(4):1—6.

[18]刘胡权.聚焦教师学习研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首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1):81—86.

[19]任友群,万昆,赵健.推进教育信息化2.0需要处理好十个关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6):3—11.

[20]郭绍青,金彦红,赵霞霞.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2(4):10—15.

[21]桑国元.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师学习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148.

[22]祝智庭.So me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s of Net worked Learning[C]//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35—344.

[23]潘丽芳.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之历史演进[J].开放教育研究,2012(6):56—60.

[24]Tony,F.,Chris,H.,Avril,L.,焦建利.数字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研究与项目综述(下)[J].远程教育杂志,2008(05):4—14.

[25]黄荣怀等.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2):11—19.

[26]陈莉,刘颖.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技术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4):113—119,127.

[27]Si Zhang,Qingtang Liu,Qiyun Wang.A study of peer coaching in teachers'onlin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J].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17,16(2):337—347.

[28]黎加厚.“李克东难题”与网络环境下教研团队的成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7):5—6.

[29]潘丽芳.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之历史演进[J].开放教育研究,2012(6):56—60.

[30]吴景松.信息技术支撑的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滇西连片贫困地区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74—78.(www.xing528.com)

[31]陈莉,刘颖.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技术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4):113—119,127.

[32]赵健,郭绍青.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行效果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9):78—81.

[33]刘海华,徐晓东,杨飞.国外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研究新进展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5(5):108—113,120.

[34]尹睿,郭华平,何斯婧,等.个人学习空间支持教师设计思维发展策略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8(6):31—37,51.

[35]刘径言,陈明选,马志强.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培训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90—94.

[36]赵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3):60—61.

[37]李思思.基于非正式学习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6(5):6—8.

[38]赵洪,叶丽霞.基于智能手机的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52,54.

[39]桑国元.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师学习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148.

[40]姚琳.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中的教师培训[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4):60—62.

[41]吴瑞琪.基于云录播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1):168—170.

[42]张思,刘清堂,熊久明.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84—89.

[43]田茂,王凌皓.基于PCOT模型的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探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6):82—88.

[44]韩吉珍.智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8):84—88.

[45]龙丽嫦.基于项目学习的创客教师培训设计与实施[J].教育信息技术,2017(5):31—35.

[46]魏晓彤.基于微课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9):32—35.

[47]孙莉,米帅帅.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11):12—15.

[48]张静,刘赣洪.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95—102.

[49]李美凤,李艺.TPCK: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新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74—77.

[50]熊家富,梁玉莲.创新学习方式,激活校本培训——利用MOOC网络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2):57—59.

[51]祝智庭,魏非.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发展创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7(9):21—28.

[52]王莹.移动学习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6(9):3—5.

[53]杨贵和.混合式学习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202—203.

[54]张沛佳,刘建清.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以平顶山市小学教师为例[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2(2):45—50.

[55]史先红,赵呈领.基于TPACK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8(3):106—111.

[56]金彦红,郭绍青,赵霞霞.技术支持的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以“中国—UNICEF‘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2):53—62.

[57]刘海华,徐晓东,杨飞.国外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研究新进展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5(5):108—113,120.

[58]刘海华,徐晓东,杨飞.国外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研究新进展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5(5):108—113,120.

[59]Copper Jenna,Semich George.You Tube as a Teacher Training Tool: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a Delivery Instru ment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2014,10(4):30—40.

[60]Julie Nicholson,Sarah Capitelli,Anna E.Richert,Anne Bauer,&Sara Bonetti.The Aff ordances of Using a Teacher Leadership Network to Support Leadership Development:Creating Collaborative Thinking Spaces to Strengthen Teachers'Skills in Facilitating Productive Evidence-Informed Conversations[J].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16,43(1):29—50.

[61]Ciampa Katia,Gallagher Tiffany.Blogging to enhance in-ser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during collaborative inquiry[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5,63(6):883—913.

[62]M.Mahruf C.Shohel,Frank Banks.School-bas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in Bangladesh[J].Teacher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2012,16(1):25—42.

[63]Sinem Iskeceli-Tunc,Diler Oner.Use of webquest design for inservic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16,21(2):319—347.

[64]Simon Leggatt.Overcoming the barriers of distance:using mobile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moderation and best practice in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J].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2016,40(3):432—446.

[65]Maxwell M.Yurkofsky,Sarah Blum-Smith,Karen Brennan.Expanding outcomes:Exploring varied conceptions of teacher learning in an onlin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9,82:1—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