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印刷技术支持教师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实践

近代印刷技术支持教师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1840年开始,中国遭到西方列强枪炮的无情打击,中华文明任由野蛮践踏。1896年8月,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南洋公学师范院对南洋师范生进行培养的模式,是中国首次对即将任职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养。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对教师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印刷媒体的质轻、便于携带等特点,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便利。

近代印刷技术支持教师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实践

到了近代,职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各地学堂数量猛增,坐等教师“自然成熟”显然过于缓慢,无法满足当时急剧增长的师资需求,所以就产生了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自1840年开始,中国遭到西方列强枪炮的无情打击,中华文明任由野蛮践踏。军事“图强”、经济“求富”,最终的落脚点归结于培养人才。培养“济世”人才就要兴办新式学校,于是教师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1896年8月,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在充分论证办师范学校之重要性的基础上,他阐述了关于教师作为专业需要专门培养的看法,“专门之业不分,致精无自也”[11],他已经意识到教师如果不作为专门职业进行培养,仅凭数量有限的学者,即使学问再高也无法使国家自立自强。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当时清政府大理寺少卿盛宣怀经奏准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为其他各院培养师资。南洋公学师范院对南洋师范生进行培养的模式,是中国首次对即将任职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养。1902年,京师大学堂内设师范馆,培养中学师资,从此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12]。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也就意味着教师学习开始走上了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对教师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伴随着十六、十七世纪科学和技术的大发展,造纸术印刷术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782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从而将人力进一步延伸,用机械动力替代人力去生产、制造,极大地加速了纸张和书籍的生产。机械印刷术的诞生和发展为知识的大批量和快速复制奠定了基础。如当时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开始陆续引进,通过印刷媒体学习成为职前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教师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教师学习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轨道。教师学习由原来的自主的、零星的学习转向了规范的、有计划的学习,即通过师范教育,统一课程设置,培养一批在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上都符合社会需求的新教师。同时,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也表明社会对教师入职开始有要求了。第二,教师学习是一种储备式学习。由于师范教育主要侧重于教师的职前学习,而职后主要是运用所学,也就是说职前的教师学习主要是为职后做知识准备的。[13]第三,教师学习的内容愈加丰富了,除了近代学科外,还增加了普通心理学、教育理论、教育史等师范特色课程和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课程。[14]第四,教师学习的途径拓展了,可通过印刷媒体进行学习。印刷媒体的质轻、便于携带等特点,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便利。(www.xing528.com)

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对教师数量的需求,在教师数量得到一定满足的情况下,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师范教育的封闭性与单一性问题日益突出,教师学习的一次性完成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教师职前教育(学习)向教师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学习)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