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病根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脱节

城市病根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脱节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最近指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脱节,城市化的过度发展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能力。叶如棠还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不能片面理解现代化,以为小城市报批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报批成大城市,大城市向更大的规模发展,就是城市化;以为多建摩天大楼、立交桥就是现代化。一些城市规划专家指出,城市最终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城市未来的命运如何?

城市病根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脱节

城市化创造了较高的国民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基础设施不足等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功能的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虽面临加速城市化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如何利用人类有限的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城,由于工业污染,逐渐失去美感。生态平衡对城市人来说也日益显得重要。

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最近指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脱节,城市化的过度发展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能力。对此,要坚持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工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坚持科学决策,协调推进,尊重规划,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我国城市建设少走弯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叶如棠还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不能片面理解现代化,以为小城市报批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报批成大城市,大城市向更大的规模发展,就是城市化;以为多建摩天大楼、立交桥就是现代化。这些肤浅的理解会阻碍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现代化应是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的提高,指城市生产、生活等环境质量的提高,是城市和谐有序的运行及功能效益的真正提高。(www.xing528.com)

一些城市规划专家指出,城市最终是为人而存在的。而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确实令人担忧,有的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只偏重眼前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的综合利益,盲目的开发和各自为政的规划造成不少地方“建设性的破坏”,使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景观越来越单调、乏味。最近钱学森再次提出建立“山水城市”的思想,以图从根本上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从总体规划上全盘考虑,建设一个充满绿色、充满阳光的城市。

中国城市应如何发展?中国城市未来的命运如何?怎样保持城市各自的特色并使城市高质量地运转?这些问题有待决策层的慎重思考和社会各界的认真选择和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