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嘉冬酒:古老的仙酒,醇香浓纯,15度酒精

百嘉冬酒:古老的仙酒,醇香浓纯,15度酒精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安人见他相貌堂堂,人品不凡,便以窑头豆腐、百嘉酒招待。这一吃,他还真的吃出味道来了,便打听百嘉黄酒的来龙去脉。古老的百嘉冬酒酒库一角百嘉人自古会做酒,宋代有产米酒的记载。百嘉人一听,深受启发,认为这是仙人制的仙酒,从此也用糯米做酒。百嘉酒是万安众多老冬酒(黄酒)中的佼佼者,呈棕黄色,醇香、性浓、无杂味,酒精15度,葡萄糖含量为2%。

百嘉冬酒:古老的仙酒,醇香浓纯,15度酒精

话说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有个文质彬彬、举止儒雅、年过半百的老人来到万安,吃了窑头豆腐,喝了百嘉黄酒,欣然写了一篇散文《卖酒者传》,文中曰:“万安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

他就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散文家魏禧,字冰叔,又名凝叔、叔子,号勺庭先生,宁都人,1624年生,十一岁入庠,出口成章,十三岁开始在翠微峰开“易堂”授徒,专心著书,很有名气,成为易堂学派领袖。他为何到了万安?原来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天子下诏修《明史》,要文坛泰斗、一代宗师魏禧赴京。江西巡抚指令宁都县令前去报喜,督其赴昌。他一听,冷笑道:“什么喜事?分明是要我变节易志。不去!”县令劝说不动,只得调来兵丁,连拉带拽地“护送”他去了省城。巡抚一听江南才子来了,便亲自登门造访,一进门却发现他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便要他病愈后立即赴京。谁知巡抚刚一走,他就一骨碌爬起来,乘人不备,收拾行装,向南而去,一路采风,一路写文章,不觉来到了万安。万安人见他相貌堂堂,人品不凡,便以窑头豆腐、百嘉酒招待。这一吃,他还真的吃出味道来了,便打听百嘉黄酒的来龙去脉。

古老的百嘉冬酒酒库一角

百嘉人自古会做酒,宋代有产米酒的记载。明朝时期,有吉水江子头人迁百嘉,他善于酿酒,酿出的酒颜色黄澄澄的,喝了香喷喷的。有人问他这酒是怎么酿出来的,他讲了一个故事。江子头有口清泉,泉水甘甜可口。当地有个老太太将泉水烧开,免费供应过往行人解渴。一天,有个老汉来到这里,喝了水,吃了花生米,问她要酒喝。她说:“没有酒啊!”老汉说:“那你为何不卖酒?”她说:“稻子要人作,蒸酒要柴烧。我一个孤寡老婆子哪能做酒卖啊。”老汉一听,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七粒糯米丢入井里,七天后井水变成了黄酒,黄酒香飘十余里。从此,老太太卖酒赚了钱,在村头建了一座桥,这座桥就叫醪桥。百嘉人一听,深受启发,认为这是仙人制的仙酒,从此也用糯米做酒。手工操作制出来的酒光泽透明,香气扑鼻,口感甘醇,清凉不辣,颜色澄黄,很远就能闻到酒香,许多人靠做酒致富。(www.xing528.com)

百嘉酒是万安众多老冬酒(黄酒)中的佼佼者,呈棕黄色(不加色素),醇香、性浓、无杂味,酒精15度,葡萄糖含量为2%。百嘉酒的制作工艺已广传至芙蓉、涧田、潞田、沙坪、宝山等乡镇,并且还传到外省、市、县。如今万安酿酒厂和万安客家酒厂不断改进工艺,开发生产的糯米桂花酒、封缸酒,味道更加香醇,抿一口即沁入心脾,回味无穷。

(郭敬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