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学习:东方学子的最佳战略

成功学习:东方学子的最佳战略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莱恩采访了曾在韩国鹭粱津寄宿一年的许善花,从中可以看出东方人与西方人看待学问的不同角度。他们认为学习和其他事情一样,都是有兴趣和潜力的人才会做的。我们采访过的韩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人,很多认为学习是能够保障未来、决定自己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东方人倾向于将学习当作自己出人头地的工具。四位主持人认为东方社会过分专注于学习,是因为除了学习之外没有其他途径能够保障成功。

成功学习:东方学子的最佳战略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别在于两者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普通人学习是将其当作自己出人头地和解决衣食住行问题的手段,而天才学习是因为他们对学问本身感兴趣。

布莱恩采访了曾在韩国鹭粱津寄宿一年的许善花,从中可以看出东方人与西方人看待学问的不同角度。

许善花考上的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学,不过总算成功地升入了大学,所以她看起来轻松了很多,非常开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但采访中许善花却对布莱恩提出很多的问题,我们时常分不清到底谁是受访者。

“布莱恩,在你还没有上高中的时候,难道没有人要求你努力学习吗?”

许善花第一次大学入学考试落榜之后,她的父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很是失望,他们甚至对许善花说“你根本不是我们的孩子”,就连周围的人也都要求她努力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初中和高中生活的许善花,对此有很大的疑问。

自由讨论各自学习观的四位节目主持人

布莱恩回答道:“完全没有!从小父母就对我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过幸福的生活。我从小学开始就特别想努力学习,那是因为我希望能学更多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因为学习新的知识我会觉得非常开心,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受好奇心驱使才会很想学习,我就是这样学习的。此外,我会将好奇心放在知识性的内容上,也许就是这样,我才成功升入了哈佛大学。”

许善花听后,目光中露出羡慕之情。由于升学和成绩压力过大,有些学生甚至有过消极想法,许善花觉得布莱恩的经历对于自己来说就像梦一样。

除了布莱恩,莉莉、斯科特和珍妮也都是在探究学问、探索真理和享受学问的动机下学习的。

莉莉说:“对于我而言,学习是扩展自身能力和突破局限的事情,即使面临困难、遭遇失败我也会不断地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能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学习能够激发我的热情和兴趣,尤其是当我觉得能够改变世界时。”

珍妮说:“对于我而言,学习就是理解这个世界,不只是了解一些事实,还要弄清这些事实之间存在什么关联,而这一过程就是学习。我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到世界各地做任何事情都能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能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如何运转的。”(www.xing528.com)

虽然这四位主持人并不能代表所有西方人,但是总体上西方人都比较重视学问本身,能够享受其中的快乐。他们认为学习和其他事情一样,都是有兴趣和潜力的人才会做的。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他们也不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或是自己能力不足。

东方人的想法恰恰相反。对他们而言,仅仅为了探索真理或者为了享受学问中的快乐而学习,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孩子才会说的话。我们采访过的韩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人,很多认为学习是能够保障未来、决定自己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东方人倾向于将学习当作自己出人头地的工具。

在我们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中国状元村的韩文新同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协助,她的母校观庙高中的一位老师也说:“这里的孩子们为了高考已经努力了十多年。对于他们而言,升入大学是父母的心愿,也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这对于自己的人生走向和人生价值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学习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珍妮对于东方人将学习当作提高地位的一种工具大为震惊,她说:“我们在几个亚洲国家遇到了很多学生,他们都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他们相信那样就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

四位主持人认为东方社会过分专注于学习,是因为除了学习之外没有其他途径能够保障成功。那么,东方人将学习当作提升地位的工具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因为在中国、韩国、越南教育热情特别高涨的亚洲国家,人们的精神基础是儒家思想吗?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如果我们翻阅儒家经典,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告诫学习能够带来成功与富贵的语句,比如:“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这里的“登龙门”,就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最终合格所要经过的一道关。

论语》中说:“学而优则仕。”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认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成功,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学问。

儒家思想不仅将学问当作出人头地的手段,也很重视学问本身的价值,还主张享受学问带来的快乐,因此《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一生都要学习。把这句话作为《论语》的第一句,可以想见学习在儒家思想中是多么重要了,这也是一种将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去追求的思想。

理查德·尼斯贝特等专家都通过“科举制度”寻找到了将学习当作出人头地的工具的根源,以下是我们基于这些研究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