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教育精准扶贫: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

宁夏教育精准扶贫: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提升高校贫困生帮扶能力,建立健全精准甄别机制。高校在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把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地位,并指明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帮扶路径。二是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三是建立科学评价和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更好地评估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构建良好的监管或效果评价机制,避免教育扶贫资源的分散和浪费等问题。

宁夏教育精准扶贫: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

贫困地区由于信息不畅,资源短缺,点对点扶贫使用效益不高,帮扶责任不明确等问题,需要确立“拥有不如使用,使用不如共享”的大扶贫格局,强化帮扶责任,完善新技术条件下的共享机制,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益。

一是提升高校贫困生帮扶能力,建立健全精准甄别机制。高校在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把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地位,并指明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帮扶路径。要建立健全贫困对象的精准甄别机制,学校应根据每个贫困学生自身特点,选择适应自己成长路径,让孩子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实现良性循环成长。组织学校党员干部、教师、优秀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全方位帮助贫困学生持续提升综合素质。争取各个方面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形成校内外合力帮扶体系。就业实行“一生一策”就业服务体制,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他们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二是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明确各个教育扶贫主体机制、经费投入、考核评价等,通过指定扶贫办,提高联合执法力度,打击教育精准扶贫中因为扶贫标准不统一、扶贫投入尺度不清晰、社会帮扶力度不均衡、工作机制以及责任追究难以把握等方面或领域的不良之风。

三是建立科学评价和考核机制。先立“军令状”,再动“指挥棒”。规范教育扶贫中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精准等问题,落实具体责任。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更好地评估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构建良好的监管或效果评价机制,避免教育扶贫资源的分散和浪费等问题。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规定:“进一步完善扶贫考核评估工作,充分体现省负总责原则,切实解决基层疲于迎评迎检问题。改进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方式,缩小范围,简化程序,精简内容,重点评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提高考核评估质量和水平。改进省市两级对县及县以下扶贫工作考核,原则上每年对县的考核不超过2次,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注重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未经省里批准,市级以下不得开展第三方评估。改进约谈省级领导的方式,开展常态化约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完善监督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扶贫等部门按照职能开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监督作用。”(www.xing528.com)

考核内容中增加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人口退出,精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两项内容。以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为考核指标。教育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1]

 资料来源:《宁夏中共西吉县委员会 西吉县人民政府宁夏西吉县脱贫攻坚简报》,2020年12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