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舞蹈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舞蹈基础知识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专业工作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间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中国古典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和三次飞跃。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巨大飞跃。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舞蹈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专业工作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间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中国古典舞具有细腻圆润、刚柔并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从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的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多按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中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或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由艺人在中国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相继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了宋代舞蹈。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百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这为舞蹈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中国古典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和三次飞跃。

第一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这是从戏曲舞蹈演变形成中国古典舞的初创期;是言传身教学习戏曲动作到提炼戏曲动作的理性总结阶段。这是第一个发展阶段,也是第一个飞跃,但还不是“质”的飞跃。

第二个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古典舞事业停滞和扭曲。(www.xing528.com)

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古典舞多元并存发展。这是古典舞教学、创作与研究三头并举的深化创新阶段,古典舞史论研究也进入崭新阶段。这个时期还经历了两次飞跃。

第一,古典舞初创者们在实践上摆脱了传统(包括戏曲和武术)从动作入手、从形式着眼的方法。由从形式上继承传统转向了从审美性去继承传统的思路,具体来说就是从“套路”上和动作上去整理传统转向了从提炼训练元素来创建舞蹈的设想,创造了“身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在认识与实践上一个比较重大的突破,也标志着戏曲和舞蹈二者的分家,是“质”的飞跃。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巨大飞跃。值得一提的是,这之后的创作上,一些当代编导根据个人对古典舞的理解开始创作,他们以古典舞身韵为核心,广泛汲取各种素材,运用现代编舞法,创作了许多打上了个人标记的新型古典舞,如《黄河》《江河水》《木兰归》《梁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

第二,20世纪80年代后,新中国古典舞在内容与形式上有了很大扩展,尤其表现在历代古典舞的再创复现上,以孙颖的“汉唐舞派”和高金荣的“敦煌舞派”为突出代表。这同样是古典舞一次认识上和实践上的飞跃。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无论是哪一种学派的古典舞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尽管它们各自的理念和风格各异,但在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中,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致力于当代中国古典舞建构的同仁们都希望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新舞种能与芭蕾舞、现代舞一样屹立于世界舞蹈之林,使我们祖国的舞蹈文化得到弘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