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喉咽腔紧靠声带,这个部位的共鸣用多了,不仅造成喉音过重,还容易出现压喉现象;更重要的是,会使喉部肌肉疲劳,并且影响声带,使声带充血失去弹性,失去正常的歌唱机能。因此,在演唱时不要过分去追求喉咽腔的共鸣。(三)各部分器官协调配合歌唱发声的各部分器官协调配合,以及正确运用两肋肌式呼吸方法,是良好的共鸣的关键。
(一)共鸣位置明亮靠前
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声音提倡明亮靠前的共鸣位置。由于喉咽腔紧靠声带,这个部位的共鸣用多了,不仅造成喉音过重,还容易出现压喉现象;更重要的是,会使喉部肌肉疲劳,并且影响声带,使声带充血失去弹性,失去正常的歌唱机能。因此,在演唱时不要过分去追求喉咽腔的共鸣。
在歌曲的练习和演唱中,首先要使中声区的声音自然放松、明亮饱满,注意向上与头腔,向下与胸腔联系起来,获得较好的整体共鸣,这样才能使声音的音色、位置、音区上下统一,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来。
(二)与咬字吐词相结合
歌唱时共鸣腔体的共鸣运用,必须与咬字吐词结合起来。特别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非常讲究字音的清晰准确和演唱时字意的表达,片面强调共鸣很容易导致出现音包字的现象。如果吐字不清、咬字无力,听众不懂演唱的词意和内容,也就失去了歌唱的目的和意义。(www.xing528.com)
(三)各部分器官协调配合
歌唱发声的各部分器官协调配合,以及正确运用两肋肌式呼吸方法,是良好的共鸣的关键。单纯追求共鸣而忽视其他歌唱发声器官的协调和统一,会造成声音不必要的僵硬做作,实际共鸣也就不丰富充实了。
歌唱的共鸣主要是以音色的变化来表现和丰富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色彩。它与歌唱的呼吸一样,也是歌唱的一种技能手段、技巧方法,是为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服务的。在歌唱时共鸣的运用,必须从歌曲的主题内容和歌曲表现的情感出发,在歌唱的吐字行腔中真正达到声情并茂。切忌盲目片面地追求共鸣,脱离实际内容只去追求声音。正常的歌唱状态和良好的共鸣,是人体整个歌唱器官互相配合协调运动的结果,片面单纯地去追求某一部分效果,反而会破坏整体的协调,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