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秘平迳顶云径寺:曾经的寺庙遗址与古道遗迹

探秘平迳顶云径寺:曾经的寺庙遗址与古道遗迹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建有一个寺庙,名为云径寺。平迳顶云径寺遗址山野绽放的野花平迳顶上齐人高的草丛之中,深深的掩盖了一个秘密——那里就是“云径寺”遗址。平迳顶两端的山路,也是曾经的古道。远远望见古寨沟水库附寻迹南干古道路线的路线规划图穿越路线:五桂山石鼓—地豆岗坑—早宵岭—古道遗迹—土地庙遗址—独松岭—税山第一号—平迳顶(云径寺)—石莹桥—大磨山—阿婆抱孙—石寨水库—南蛇塘。

探秘平迳顶云径寺:曾经的寺庙遗址与古道遗迹

从独松岭沿山路东进,偶然也能看出百年前古道留下的痕迹,但是已经破落,不是很认真仔细地查看,就不会想到这就是那一百多年前的南干古道。

独松岭东进约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山顶。这里杂草丛生,四周的树木形成一个穹顶一样的盖,围住了这方圆50米左右的一块平地。两端各有一个出口,都隐藏在深深的草丛之中。扒开草丛,就来到南干古道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地标——平迳顶。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建有一个寺庙,名为云径寺。而现在,只能看到阳光洒下的光影在一片荒凉的草丛之中跳跃,仿佛太阳也在细致处苦苦寻找那百年前的繁华。

平迳顶云径寺遗址

山野绽放的野花

平迳顶上齐人高的草丛之中,深深的掩盖了一个秘密——那里就是“云径寺”遗址。扒开深深的茅草,依稀可见曾经的寺庙基脚和那些散乱的破砖烂瓦。

平迳顶两端的山路,也是曾经的古道。一端通向我们的来路独松岭方向,一端通向石莹桥方向。从平迳顶折返而向东南方向走可以下到石莹桥,但是因为很久没有人走,已经不能看出路的痕迹。走了一小段之后,古道就像它百年来的繁荣一样,慢慢消失在历史的沧桑之中,永远地融入山野土地的深处,只留下一个让我们回味的飘渺的身影。

石莹桥也是南干古道上的一个地理标杆。位于逍遥谷入口处不远的地方,现在还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石莹桥”的字样。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前,村子是因为桥而命名的。桥与村共荣共辱,一起面对历史的风霜雨雪。现在更多人知道的一个地名是“南桥”,也就是五桂山逍遥谷入口处的村庄。这里就是曾经的“石莹桥”。

沿着石莹桥翻越大磨山,围着石寨水库绕走山脊,经过阿婆抱孙,折返而下到南蛇塘,这都是百年前古道的一部分。根据县志记载,其中的“蚺蛇塘汛”指的就是今天的南蛇塘。查询资料得知,“汛”一可做“江河的定期涨水”之解,也可解释为:古同讯,中国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如果“蚺蛇塘汛”作为汛期解释,可以理解为在南蛇塘附近的石寨水库或者附近的山谷之中时常会发生因为雨季等原因的涨水,然后注入红旗河。如果作为屯兵之所解释,则可以推断,那时候在蚺蛇塘有政府的官兵驻扎。如果真是这样,就为我们前面在山上发现的“税山第一号”石碑做了一个佐证。(www.xing528.com)

我们走过了一条古道,并在深山之中寻找关于它的点滴。虽然疑惑不解之处并未全部摸清,但是,历史的回音随着浮现的古道一并传来,经久不息。

(文/图 杨向东)

远远望见古寨沟水库

附 寻迹南干古道路线的路线规划图

(制图:韩雷)

穿越路线:五桂山石鼓—地豆岗坑—早宵岭—古道遗迹土地庙遗址—独松岭—税山第一号—平迳顶(云径寺)—石莹桥—大磨山—阿婆抱孙—石寨水库—南蛇塘。

该路线总行程约为10公里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