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寝室精神生态的关注意义

高校寝室精神生态的关注意义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龙泉驿区公安分局2016年4月15日发布一则案情通报称,3月27日23时50分,舞蹈学院大一学生芦某某被室友滕刚(化名)杀害。3月26日,芦某某在寝室内唱歌吵到了滕刚,两人发生争吵,被同学劝和。第二天,滕刚在外买了菜刀,于晚上11点多把芦某某从寝室叫到一间学习室杀害。高校寝室成员间关系不和,这不是一个校园小问题,是一个精神生态的大问题。物质生态好了,环境卫生好了,下一步,该重视寝室的精神生态建设了。

高校寝室精神生态的关注意义

这是一个沉重但却不得不说的话题。

成都龙泉驿区公安分局2016年4月15日发布一则案情通报称,3月27日23时50分,舞蹈学院大一学生芦某某被室友滕刚(化名)杀害。芦某某被刺50多刀,身首分离。据记者调查,芦滕二人原来就有矛盾。3月26日,芦某某在寝室内唱歌吵到了滕刚,两人发生争吵,被同学劝和。第二天,滕刚在外买了菜刀,于晚上11点多把芦某某从寝室叫到一间学习室杀害。(2016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引发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四川师范大学的这起同学相残又让我们扼腕叹息。林森浩因为与受害者黄洋不和,时有口角,选择了往饮水机投毒而致死黄洋。再往前追溯,2004年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将室友间平时的矛盾演变为敌意,杀害四名室友而被执行死刑。一幕幕的悲剧上演,原因是何其相似,都是因为寝室成员间关系不和造成的。

作为一名高校班主任,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本人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虽然处理的过程与结果都相对和缓平静,但也会头疼不已。寝室成员之间的生活起居方式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饮食口味不同,学习习惯不同,都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争吵、冷战。问题小的,双方经过谈话后各让一步,握手言和;问题大的,表面上言和,但是后遗症会延续到毕业。

由于经济条件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的改变,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你有你的倔性格,我有我的小脾气。然而,同住一个房间内,磕磕碰碰,摩擦又在所难免,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争端。遇到这种问题,固然首先要教师施之于教育,教育他们同学之间要互敬互爱,要理性地控制住情绪,要学会包容,等等。但是,个人的性格特点不是说纠正就纠正的,如果真的是性格问题,教育的力量其实是很微弱的。剩下的办法只有一个,调换寝室。只是,调换寝室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人员已经就位了,往哪里调都不合适,又很容易引发新的纠纷。(www.xing528.com)

高校寝室成员间关系不和,这不是一个校园小问题,是一个精神生态的大问题。大学生都是成年人,精神上的健康极其重要。如果在大学就读期间,由于寝室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是不利于其日后走向社会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也就落空了。当前,我们高度重视寝室物质生态的建设监管工作,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各个学校,都腾出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督促学生搞好寝室的卫生环境,确实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物质生态好了,环境卫生好了,下一步,该重视寝室的精神生态建设了。

解决寝室成员之间性格与习惯不和的问题,应该从源头做起。比如,借鉴国外高校经验,在新生入学前做好网络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将生活起居习惯、兴趣爱好相同或者相似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居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摩擦的产生。在目前的网络系统化管理平台条件下,这种工作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采取这样的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如果将来能够避免将性格习惯差异悬殊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学生管理工作也会轻松许多。由于同样的心理趋向而产生的和谐精神生态,也会使物质生态建设更加容易,成员团结互爱、环境干净整洁的寝室,也就呈现在眼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