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1932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932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他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

1.前道德阶段(0~4岁)

儿童还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将自己与外界混为一谈,以为自己就等同于外界,没有和外界共处的规则意识。

2.他律阶段(4~8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依据外在的规则做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受自身之外的道德规则所支配,具有被动性和客体性。

3.自律阶段(8~12岁)

这一阶段的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而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人的权威或霸权。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

1.理论假设

(1)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

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

(2)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①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儿童及少数青少年)。

该水平儿童的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因此,前习俗水平纯粹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个体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个体持“对我有何益处”的立场,将正确的行为定义为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②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与成年)。

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状态。(www.xing528.com)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③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应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法律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铁板一块。那些不能提升总体社会福利的法律应该修改,应该达到“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柯尔伯格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3)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第一,道德的发展是学习结果,这种学习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第二,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道德自主性。道德不可能从外部强加于人,而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界交互作用的产物。

第三,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道德教育理论

(1)道德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该模式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其次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

(2)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该原则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赞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3)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发展性原则,认知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包括:

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