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来音乐器之奚琴:中国古代音乐史提要

外来音乐器之奚琴:中国古代音乐史提要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来乐器中,还有筚篥和箜篌在唐人诗文里多次出现,值得注目。又据《乐府杂录》记,德宗时,被黄河以北推为“第一手”的幽州筚篥高手王麻奴,持艺倨傲自负。宋代陈旸《乐书》称北方少数民族“奚”部有一种“奚琴”:“本胡乐也……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聚居鲜卑故地的奚部原属东胡族,即元魏时的库莫奚,隋始号奚,后与唐的关系密切,日人林谦三推断奚琴于隋唐时传入内地。

外来音乐器之奚琴:中国古代音乐史提要

外来乐器中,还有筚篥和箜篌唐人诗文里多次出现,值得注目。筚篥是汉代由西域传入,南北朝至隋已形成大、小、双及桃皮筚篥等多种形制。筚篥在隋唐多部乐的乐队中运用极广,证明在民间早已活跃。见于记载的,如李颀、岑参杜甫元稹白居易、张祜、郑谷、薛涛、刘禹锡温庭筠、罗隐等诗人及《乐府杂录》等文献,对李龟年、张野孤、王麻奴、尉迟青、安万善、薛阳陶等筚篥名手的赞誉诗文也颇为可观。出类拔萃者如李颀对凉州胡人安万善演奏情境的描绘和白居易对十二岁少年薛阳陶技艺的形容:

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山头江底何悄悄?猿鸟不喘鱼龙听。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众音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

又据《乐府杂录》记,德宗时,被黄河以北推为“第一手”的幽州筚篥高手王麻奴,持艺倨傲自负。有人告诉他长安尉迟青将军善筚篥,冠绝古今。麻奴大怒,赶到长安欲与其比试高下。他特意在尉迟青宅邸日夜加意吹奏,然尉迟每过其门,仿佛未闻其声。麻奴不平,上门求见。尉迟请他坐下,麻奴取筚篥用高般涉调吹奏《勒部羝曲》,曲终,汗流浃背。尉迟微微点头说:“何必高般涉调也!”自取银字管以平般涉调吹之。麻奴惭愧地说:“边鄙之人,偶学此艺,实谓无敌。今日幸闻天乐,方悟前非。”于是毁坏乐器,从此不再谈论音律。

前文已述箜篌类除卧箜篌是汉代创制的新乐器外,竖箜篌和凤首箜篌均来自西域,隋唐时期被广泛用于民间和宫廷,很受喜爱。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等隋唐的石窟雕塑或壁画中,遗存有大量箜篌图像。李贺、杨巨源、顾况、岑参、卢仝、元稹、张祜、李商隐等人的诗作,有对李凭、张野孤(张徽)、张小子、季齐等,尤其是胡部中的箜篌高手的品评。其中梨园弟子李凭的箜篌技艺博得了不少美誉,可供参见的如杨巨源的《听李凭弹箜篌诗》、顾况的《听李供奉弹箜篌歌》等,而李贺的名篇《李凭箜篌引》,堪称是与白居易《琵琶行》相并峙的绝代佳作:(www.xing528.com)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中不乏如李凭的箜篌声竟消融了长安十二道门前的冷气寒光等极度夸张浪漫的用语,但句句表达的都是诗人的真情实感。诗人不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而是以抽象的箜篌音乐,借想象的翅膀,构造出一个可感的美妙的艺术境界。

我国迄今最早出现的擦奏弦乐器战国后期的“筑”,却也是在打击、吹管、弹弦诸类乐器之后。《旧唐书·音乐志》见有“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的擦弦乐器“轧筝”的记载。尽管以竹片轧弦的传统在中原地区早已有之,但还是又一次印证了弓弦乐器出现最晚这一乐器发展的史实。宋代陈旸《乐书》称北方少数民族“奚”部有一种“奚琴”:“本胡乐也……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把奚琴写作“嵇琴”,故又引出嵇琴为嵇康所制的传言。聚居鲜卑故地的奚部原属东胡族,即元魏时的库莫奚,隋始号奚,后与唐的关系密切,日人林谦三推断奚琴于隋唐时传入内地(《东亚乐器考》)。但为民众普遍接受,并出现于宫廷音乐中,那便是在比较晚些时候的宋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