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环境发展下的城市建设策略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环境发展下的城市建设策略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这里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设计参考和借鉴了大量国内外生态城市、生态省、生态市考核指标、宜居城市评价指标等,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五个层面来设计,通过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来设置、筛选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独立的指标构成具体评价指标体系,本评价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即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环境发展下的城市建设策略

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是人们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化、逐步求精、逐步完善、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一)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步骤

这里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生态城市生态度进行定量的评价,将组成生态城市的各个组成系统及其子系统分解成若干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性质不同进行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进而构建其指标体系,其过程如下:

1.理论准备

欲建立某个领域的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评价的总目标,对该领域的有关基础理论有一定深度和一定广度的了解,全面掌握该领域描述性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其次,要选择适合的统计理论与方法;最后,还要了解国内外相应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吸取其经验与教训。

2.指标体系初选

在具备了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之后,就可选择构建方法,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围绕总目标构建初选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综合法、交叉法、指标属性分组法等。这里采用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是将评价的总目标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组成部分或不同侧面(子系统),并逐步细分,直到每一个部分和侧面都可以用具体的统计指标来描述、实现,这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频度统计法是对有关城乡发展评价的研究中的指标进行频度统计,从中选择使用频率较高的指标;专家咨询法是在初步提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征询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

3.指标体系优化(www.xing528.com)

初选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必要的,可能有重复,也可能有遗漏甚至错误。这就需要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精选优化,从而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指标体系的优化包括单项指标优化和指标体系整体优化两个部分。既要对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的可行性、正确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指标体系中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必要性、齐备性进行检查。保证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个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还要保证指标体系在整体上的科学性。

(二)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这里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设计参考和借鉴了大量国内外生态城市、生态省、生态市考核指标、宜居城市评价指标等,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五个层面来设计,通过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来设置、筛选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独立的指标构成具体评价指标体系,本评价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即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目标层:城市生态度,即表征城市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程度。

准则层:反映设置评价指标的依据和要求,主要包括:和谐的生态社会、高效的生态经济、民主的生态政治、创新的生态文化、健康生态环境等五个层面。

指标层:是评价和考核各子系统状况的具体因子,选择静态、动态指标,存量、流量指标等,在时间上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情况,空间上反映总体布局,数量上反映发展规模,质量上反映发展能力和潜力。共包括50个指标,其中,生态社会11个,生态政治9个,生态经济9个,生态文化10个,生态环境11个。

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得出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五个子系统的发展状况,找出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便今后的生态城市建设在五个方面有所侧重。值得注意的是,指标的确定是在考虑现有数据的可获得性基础上选择的,因此,存在不完备的缺陷。随着对生态城市研究的发展和日益深入以及统计资料的不断完善,对指标还应该不断修改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