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树立劳动模范,激发生产积极性

树立劳动模范,激发生产积极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日报》等党报积极响应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政策,通过典型报道、树立劳动模范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励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众的生产积极性。赵占魁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劳动典范,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加强典型报道,不仅丰富了党报的新闻报道方式,还鼓励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劳动的积极性,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

树立劳动模范,激发生产积极性

1939年1月初,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号召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日报》等党报积极响应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政策,通过典型报道、树立劳动模范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励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众的生产积极性。

1941年初,八路军三五九旅进入南泥湾,率先开展开荒屯田的大生产运动,使原本荆棘丛生的南泥湾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粮仓”。《解放日报》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在南泥湾,只要抬头一望,满眼都是谷子、糜子,亩数是没有方法确切统计的。今年部队粮食全部自给是绰绰有余的”[7],表扬了南泥湾创造的生产奇迹。

1942年9月,《解放日报》记者穆青采访了模范工人赵占魁,与赵占魁同吃同住同劳作,最后写出了系列报道《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赵占魁同志》《恭喜赵占魁同志》《工人的旗帜赵占魁》4篇文章。赵占魁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劳动典范,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抗日民主根据地。(www.xing528.com)

加强典型报道,不仅丰富了党报的新闻报道方式,还鼓励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劳动的积极性,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1943年,《解放日报》连续发表多篇社论总结与评价大生产运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如,贺龙的《向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进》、林伯渠的《边区生产展览会是一年来生产斗争的缩影》、吴伯箫的《丰饶的战斗的南泥湾》等,通过消息与社论相结合的形式,在报道中树立典型人物,运用表扬性的舆论引导方式,营造抗日民主根据地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氛围,不断提高民众的劳动积极性,创造出了抗战时期生产的奇迹,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