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齐勇述儒学的现代化及文化主体性

郭齐勇述儒学的现代化及文化主体性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编收录了八篇文章,集中了作者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儒学核心价值的现代转化与当代应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主体精神重建等问题的思考。以“仁”“义”为核心的五常观念、五伦基础上发展出六伦观念,蕴含着儒学的现代化发展。在全球文化交流与对话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要有其主体性。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儒家文化资源大有用武之地。

郭齐勇述儒学的现代化及文化主体性

本编收录了八篇文章,集中了作者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儒学核心价值的现代转化与当代应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主体精神重建等问题的思考。

五四运动健将运用单线进化与新旧二分的批判武器,极大地加强了科学的话语霸权,却忽视了对传统资源的挖掘与开拓,不仅造成了科学崇拜和毁谤传统的集体无意识,也造成了人文精神的萎缩。中华人文精神其实就是孔子仁学”的精神。“仁”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自觉,是人的本质规定性。中华人文精神不与宗教相对立、不与自然相对立、不与科学相对立,且能匡救现代化的偏弊,因而求得人文与宗教、与科技、与自然调适上遂地健康发展。儒家人文精神正是我们进行广泛的文明对话的精神依据之一。在东亚范围内,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等价值作为普遍性的道德理念,深刻地影响了中、日、韩等国的历史和当下,而且作为企业、商业、职业、环境伦理,还将继续起着作用。以“仁”“义”为核心的五常观念、五伦基础上发展出六伦观念,蕴含着儒学的现代化发展。(www.xing528.com)

在全球文化交流与对话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要有其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在儒家文化的土壤上进行的。所谓“中国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儒家化。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儒家文化资源大有用武之地。“仁爱”与“诚信”既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又是当下我国社会生活中最需要的,且是能与各文明、各宗教对话与交流的核心价值。中国哲学有着自身的特质,我们需要在与西方哲学的比照、对话中,超越西方哲学的体系、框架范畴的束缚,确立起我们这个族群的哲学智慧与哲学思维的自主性或主体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