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齐勇:儒家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现代作用

郭齐勇:儒家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现代作用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儒家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前贤与时贤多有论说,我也曾在拙著《中国儒学之精神》一书中作了阐发。总之,我们认为,儒家或儒学或儒教,特别是民间的儒家或儒学或儒教在文化身份的认同、维系世道人心,乃至社会制度层面的改革等方面,在今天的中国文化的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如前所述,民间儒学是多样的,它与各宗教的活动,包括外来宗教的传教活动形成健康的互动,保持文化的主体性与生态平衡。

郭齐勇:儒家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现代作用

民间儒学的现代意义:第一,弘扬以“修身”为中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克服现代病症,治疗顽疾,促使自然与社会和谐,特别使人的心灵得到安顿,使社会生活与现代化良性发展。第二,在广泛吸取东西方各民族文化的优长的基础上,在肯定文化的时代性的同时,确保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坚持并发展中国文化之为中国文化、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与核心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主张“中体西用”或“中体外用”。第三,与佛教道教与其他民间宗教与文化一道成长,与已经在民间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督教(含天主教新教等)交往对话,保持良好的宗教文化的生态平衡,根本上是使人的精神生活有所寄托与安立。在这里,儒家中人要向基督教徒、教士学习,动心忍性,深入草根民间,博施济众,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推广儒家诗教、礼教、乐教,让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君子,多一些有教养的、温良恭俭让的国民。

关于儒家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前贤与时贤多有论说,我也曾在拙著《中国儒学之精神》一书中作了阐发。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就社会理想而言,儒学的理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古人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这是从古至今,从上层精英到普通老百姓的社会理想。与此相应的表达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等。就今天的社会而言,人们普遍期待的社会状况是:失业率不高,犯罪率很低,公序良俗得到护持,有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贫富差距不大,公民的基本人权、政治经济权与尊严得到尊重与保护,全民享受住宅、教育医疗保险生态环境良好,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人口预期寿命增加,生活品质提升。这就包含着人人平等、伸张每个公民的民主权利、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的诉求。

在社会层面的文明上,儒家的理论与实践是大社会小政府,主要是地方与村社自治,有很多自治组织与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社与会,有乡约、义庄等,士绅阶层的用很大。

在制度层面的文明上,儒家的制度架构,行政、司法制度,土地、赋税等经济制度,征辟诠选制度(荐举、科举考试),文官制度,教育制度,开放教育,平民子弟通过接受教育参与政治甚至最高政治,荒政、赈灾的制度,优待老人与弱势群体的制度,君相制、三省六部制、谏议制、封驳制与监察制等,这些制度文明中有不少实质公正的内涵与制度设计的智慧,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极大,都可以在现时代作创造转化。(www.xing528.com)

就核心价值与个体道德而言,儒家倡导的以“仁爱”为中心的五常、四维八德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之最重要的核心的道德价值,这属于“内圣修己”的层面,但人们有了这种价值理念,往住就能敬业乐群,有益于“外王事功”的开拓。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仍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最需要的道德价值。应当看到,当下仍有很多不健康的现象,如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现象,毒奶粉地沟油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假文凭与学术不端,金钱与权力拜物教盛行、钱权色的交易等,腐蚀着社会,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价值失序与道德信念的危机。我们要唤醒人的爱心,这是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人性人情之根;面对社会诚信出现“断裂带”,我们要努力建设管乎人心的、具有内在约束力的信用系统。健康的市场经济,健康的官德吏治,非常需要“仁爱”“诚信”价值理念的支撑,这有着现实针对性,有助于美政美俗,整饬秩序,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对今天的社会规范、法律体系起指导与辅助的作用,有助于社会规范、法律体系的健康地建构、实施与完善。

总之,我们认为,儒家或儒学或儒教,特别是民间的儒家或儒学或儒教在文化身份的认同、维系世道人心,乃至社会制度层面的改革等方面,在今天的中国文化的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儒家学者不仅要努力与官、学、商界打交道,以儒家正道指引官、学、商界,还要眼中有民,努力到民间去,弘扬儒学,把会议儒学、书本儒学转化为民间儒学、生命儒学。同时,如前所述,民间儒学是多样的,它与各宗教的活动,包括外来宗教的传教活动形成健康的互动,保持文化的主体性与生态平衡。

【注释】

[1]本文发表于2013年1月深圳大学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刊发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选入本书时有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