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曲艺艺术的发展:从民族声乐艺术唱法到舞台表现

唐代曲艺艺术的发展:从民族声乐艺术唱法到舞台表现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之前曲艺艺术还处于萌芽状态。到了唐朝,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曲艺艺术开始兴起,成为市民“杂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唐代,我国宗教活动十分活跃,宣扬宗教思想的“俗讲”相当流行,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曲艺艺术。当时的俗讲僧在演唱技术上刻意求工,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在南北各地形成了丰富的声腔和不同的流派。

唐代曲艺艺术的发展:从民族声乐艺术唱法到舞台表现

唐之前曲艺艺术还处于萌芽状态。到了唐朝,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曲艺艺术开始兴起,成为市民“杂戏”的一个组成部分。艺人们不仅有了分工和竞争,而且有了固定的演出场地——“变场”和“讲院”。

在唐代,我国宗教活动十分活跃,宣扬宗教思想的“俗讲”相当流行,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曲艺艺术。从史记载来看,当时的佛教道教俗讲场面宏大、景况热闹。俗讲是面向世俗听众的宗教宣传活动,采用韵散结合的说唱形式,按照演唱内容可分为两种:讲唱经文及变文。讲唱经文是指按照经籍逐句逐段地唱诵、讲解经文,有始有终地讲唱一部经文。变文又称“变”,是指选唱宗教故事,而不引用经籍原文,讲唱变文叫作“转变”,“转”即啭,唱的意见。

佛教俗讲人员组成很复杂:法师负责讲经;都讲是配合法师转读,即唱经;香火负责烧香和道具;维地专司法会上的纲纪,类似于现在的舞台监督、司仪;梵呗为唱呗师,相当于现在合唱中的领唱。俗讲的仪式也很复杂。当时的俗讲僧在演唱技术上刻意求工,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在南北各地形成了丰富的声腔和不同的流派。文溆是唐代最有名的“经变”演唱法师,他假托经论,演唱的多是世俗故事,因而深受百姓的欢迎。由于他演唱技巧精湛,声腔旋律优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教坊纷纷仿效其声调以为歌曲,连皇帝和乐工都曾依据他转变时的声腔谱曲,从而形成了在宋元诸宫调及南戏中被广泛采用的【文溆子】。(www.xing528.com)

变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说唱佛经故事,弘扬佛法、宣传教义的“经变”,由于它多展现的是人们熟悉的世俗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因而一直为大众所喜爱。现存讲唱经文中以《维摩诘经讲经文》最长、最精彩。另一类是非宗教性质的,以演唱历史民间故事为主的“俗变”,如《王昭君变文》《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等。据大量史料记载,变文采用的是一种以图相辅的演唱形式,表演时由一个悬挂与变文内容相关的画卷,另一个演唱,形式类似于近代说唱曲艺中的“拉洋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