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胡艺术发展研究:西洋调式在创作中的运用

二胡艺术发展研究:西洋调式在创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中国的二胡音乐创作家很早前就在很多曲目中加入了西方的大小调体系。在此之后,随着众多二胡艺术创作者对大小调的内涵更加了解,运用更加频繁,中国特色化的大小调变逐渐形成了;并且这些中国化的大小调还完美地和五声调式相结合。这给当时的二胡艺术创作带来了新道路,在当时很多优秀的二胡音乐作品都体现出了这种中国式的融合。

二胡艺术发展研究:西洋调式在创作中的运用

西欧的音乐调式最初是起源于民间的各种调式,后来大量的西欧音乐家们不断研究民间的众多传统调式并加以创造性发展,从而形成了大小调式。这种调式体系下音乐中蕴含的各种不同的音的分工具有很大的明确性和具体性,从而成为全部调试种类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类。其中,大小调体系在17世纪左右的欧洲音乐中显得很重要。大调式是指主音为音阶中的任意一个音,之后各音的排列顺序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小调式和大调式在音阶的排列顺序上不同,小调式的音阶组合顺序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都可以体现出大小调的融合,大小调也具有调式的基本功能即表现音乐的风格和特色。

很多中国的二胡音乐创作家很早前就在很多曲目中加入了西方的大小调体系。在早期,二胡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加入了西洋调式的大小调,因此在当时出现了最早的西洋大小调式二胡艺术作品;但由于社会因素和对西洋调式的不熟悉,使得最开始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在此之后,随着众多二胡艺术创作者对大小调的内涵更加了解,运用更加频繁,中国特色化的大小调变逐渐形成了;并且这些中国化的大小调还完美地和五声调式相结合。这样既使大小调的功能和特色得到保留,同时中国音乐的民族性又没有被忽略。这给当时的二胡艺术创作带来了新道路,在当时很多优秀的二胡音乐作品都体现出了这种中国式的融合。比如《长城随想》主要运用大小调的技术,整体上来讲更加复杂,但层次也更加丰富,同时它又不缺失民族性而变成完全西化的内容。《战马奔腾》采用和《长城随想》相似的手法,整个曲目随处渗透着大小调,比如可以根据段落关系和旋律感受大小调的特色。(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