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建构思路-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建构思路-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工程,使继续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培训模式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是目前流行的所谓“建模”问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建构就是一个培训模式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现阶段,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等是我们“建模”的前提基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建构思路-研究成果

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工程,使继续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培训模式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是目前流行的所谓“建模”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建模”,首先要充分认识模式的形成规律,掌握培训模式建构的一般规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这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建构就是一个培训模式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它涉及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如外部环境、继续发展阶段等就是外部因素;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因素,这也就是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内在构成要素,如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手段与培训管理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培训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我们既可以从理论出发,通过类比、演绎提出各种模式,也可以从实际出发,通过概括、归纳、综合,总结出各种模式。一般而言,在任何一种培训模式中,这些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些要素特别活跃,作用发挥充分到起决定作用,其余要素各就各位时,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模式。在一种模式框架下,某些要素如果发生量的变化,则会出现此模式的变式,比如“培训主体”。当某一种培训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时,即可形成一种培训模式,如院校主要采用进修式培训模式,教研室等教师专业团体则主要采用“研训结合”培训模式,教师任职学校则是“校本培训”,独立单个培训者充分发挥作用时则是“导师制”。“培训理念”发挥主导作用时,也能形成一些独特的培训模式,如“人本培训模式”、“个性化培训模式”,不过,目前在我国继续教育初级阶段还不多见。考虑到“培训对象”的自身特点,也能形成一些培训模式,如新教师培训模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晋级培训模式等。日本还有以教龄为划分标志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特色很鲜明时,也可以形成模式,如基本功训练模式、热点培训模式、计算机培训模式、某课程中心培训模式、某课题中心培训模式。“培训手段”充分发挥作用时,也会形成模式,如微格培训模式、现代远程网络培训模式、电化教育培训模式。“培训管理”要素也能起到主导作用,如学分驱动培训模式、自学考试培训模式。当几个要素综合作用时,则会生成一些混合模式,如院校与任职学校相结合,则形成“自修—反思”模式;任职学校与行政管理结合,则可形成校际培训模式。

其次,要重视实践。实践的客观需要能将各模式结构要素合理重组,实践过的模式往往更具借鉴、推广价值。目前阶段我国继续教育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理想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条件还远没有成熟,社会的发展又不允许我们等待条件完全成熟以后再开始继续教育,于是,我们只能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开展继续教育。现阶段,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等是我们“建模”的前提基础。当前,各地继续教育模式的目标基本上可以定位于达到国家对各级教师任职的要求与满足教师个人发展的结合,在将来,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教师的个别需求及教师的人格发展与完善。理论层面的建构活动将被重视。(www.xing528.com)

(原载《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