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碳经济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基于生态内因论的生态内生化生态环境内生化理论,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承认与坚持地球资源环境有限论,树立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边界理论的新理念。这是当代经济思想与理论的生态革命的基本理念,即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理念。

低碳经济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一)基于生态内因论的生态经济价值

最早应用可持续发展原理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经济学家是克鲁梯拉。克鲁梯拉认为,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其“使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护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其“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舒适型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其“存在价值”。这一理论为后来研究舒适型资源的经济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环境经济学家遵循克鲁梯拉的研究思路,对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环境资源价值的新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生态要素的总经济价值由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构成。

使用价值是当资源环境被使用或消费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偏好的能力,使用价值又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能力;间接使用价值是指人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持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接获得的效益;选择价值是指当代人现在愿意为某一环境资源的使用所做出的支付意愿,这取决于环境资源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生态风险的态度,实际上包括未来的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

非使用价值是指由环境资源内在属性所决定的固有效用,它与环境资源的使用与否及其方式无关,又分为存在价值和遗赠价值。存在价值指人类为确保资源环境的存在而体现出的支付意愿,即存在价值是人们对资源价值的一种道德上的评判,资源越特殊稀有,其存在价值越突出。遗赠价值指人们为了保护某种资源而愿意进行支付,这种支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把它留给后代人来进行享受其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遗赠价值是为了保障后代消费资源环境的权利而进行的支付,是人类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对资源环境的研究、开发和保护,投入到生态系统中的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刘思华教授提出的生态经济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是物化在经济系统的某个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表现,这是经济系统通过耗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从生态系统中取走自然物质,并将它加工成经济物质的过程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生态价值是物化在生态系统的某种物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表现,这是通过在经济系统耗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而输入到生态系统中来,使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符合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过程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生态经济价值就是物化在生态经济系统某种自然物质和经济物质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表现,是商品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辩证统一体,任何将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决定的生态价值和其资源属性决定的生态价值割裂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人类只有合乎自然规律地顺应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所表现出来的天然价值,才能求得经济规律顺应生态系统物质属性决定的经济价值,才能达到社会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关联,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互协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耦合,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经济复合系统中的生态要素,其价值的形成与量化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由于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稀缺性和再生的困难性,人们必须不断地投入劳动,以获取、保护、改善旅游资源和环境,人类在利用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价值的同时,也生产出具有适应价值的旅游产品,创造经济系统的商品价值。因此,投入补偿、保护和建设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全部劳动所形成的价值量就是生态经济价值量,正是由于耗费了劳动,才使旅游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中的生态要素具有“生态经济价值”,当然,人类劳动在社会经济系统生产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投入一定量的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同时,也会创造生态价值,还会产生生态环境的负价值,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威胁旅游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所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使生态要素产生价值增值,避免出现商品价值为正而生态价值为负的现象,使生态价值量成为两者的总和而不是相互消长,是保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www.xing528.com)

(二)基于生态内因论的生态内生化

生态环境内生化理论,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承认与坚持地球资源环境有限论,树立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边界理论的新理念。这是当代经济思想与理论的生态革命的基本理念,即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理念。当代人类对地球存在极限的认识及其他将如何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化的认识,即是人类认识到自己利用与改造自然的经济社会活动,是被“自然界整体动态结构的生态极限所束缚的”,从而发现了地球资源环境有限性的客观规律: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完整、资源持续供给和环境容量持续供给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经济系统在生态限值内健康运行与协调发展,这样的经济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刘思华教授1994年在《当代中国的绿色道路》一书中论述了“生态内因论”的内容:健全的生态条件和优良的环境质量就是直接作为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它不仅是现代生产力运行的外部环境,而且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因素,成为现代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就应该包括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之中。生态环境内因论鲜明地揭示了现代生产力是生态经济生产力,如实反映了现代生产力运行的全过程。

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社会具有优先地位,而且是作为一种内在要素存在于人类社会经济之中。作为劳动过程的生产过程永远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这就是说,一切经济过程,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物质生产、劳动过程的一个构成要素。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而且首先的主要表现为已经进入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自然形式、自然要素,是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内在要素的自然生态环境。

当今世界,自然生态环境优劣已经成为决定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快慢和当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代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确实是当今人类生存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短缺的生活要素和生产要素,它越来越由“外部自然条件”转化成为“内部自然要素”,呈现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有机结合与高度融合的新趋势。

旅游经济的产生源于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凭借和依赖生态系统。旅游经济运行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归根结底需要自然生态系统来提供。生态系统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保证旅游经济循环运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是推动旅游经济良性循环和向前发展的依托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