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碳经济:实现气候可持续,促进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实现气候可持续,促进经济发展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低碳经济中的经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推行低碳经济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实现低碳经济要求人类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以避免奢侈浪费的碳排放。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实现气候可持续,促进经济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碳是指造成当前全球气候问题的二氧化碳气体,特别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广义上的碳包括在《京都议定书》上提出的6种温室气体。所谓“低”则是针对当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所导致的“高”的碳强度及其相应“低”的碳生产率,最终要使碳强度降低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目标。“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能排斥长期经济增长。低碳经济中的经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的《能源白皮书》,其要点是提高能效、采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CCS(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该白皮书为低碳发展模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目标和路线图,但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内涵和可供比较的指标体系。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即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模式转型。

(二)对低碳经济不同角度的理解

作为社会性前沿经济理念,目前,学界对低碳经济存在着多种理解。这里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归类。

一是从全新的理念变革角度理解。该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运行的深刻反思,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浙江工业大学鲍健强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张世秋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www.xing528.com)

二是从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角度理解。这种观点认为,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低碳经济是碳排放量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代价和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及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经济形态的总称,同时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鲁宾斯德对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被广泛认同,他指出,“低碳经济是指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从而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它是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使生活标准更高和生活质量更好,促进入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付允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金乐琴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刘思华认为,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种经济模式,或者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高碳、高熵、高代价”的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全社会发展要转变为“低碳、低熵、低代价”的生态文明,而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新型工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点。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推进绿色产业、构建绿色能源结构、培育创新型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上着手。

三是从气候变化问题解决的角度理解。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推行低碳经济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经济学家陈佳贵认为保护气候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存在是否应当,而在于谁和如何采取行动。实现低碳经济要求人类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以避免奢侈浪费的碳排放。张坤民认为,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能在中国付诸实施,许多环境与发展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三)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缓减气候变化,派生新的技术标准。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和石化等多个行业,还有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