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间音乐创作特点及旋律设计方法

中国民间音乐创作特点及旋律设计方法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鱼咬尾”的民间音乐特点设计旋律,运用对位法呈现高低两个声部。“鱼咬尾”是中国民间音乐特有的一种旋律创作手法。在曲调方面,即前句尾音与后句起音相同,好像后一条鱼紧咬住前一条鱼的尾巴。这种手法在很多民歌、戏曲唱腔和器乐曲中得到运用。

中国民间音乐创作特点及旋律设计方法

牧童短笛》是一首三段式作品,采用西方复调的创作手法,与民间曲调结合在一起。运用“鱼咬尾”的民间音乐特点设计旋律,运用对位法呈现高低两个声部。

“鱼咬尾”是中国民间音乐特有的一种旋律创作手法。通过“咬”的方式让旋律婉转而流动。其定义为:中国民间音乐曲调方面或声部方面的处理手法。(1)在曲调方面,即前句尾音与后句起音相同,好像后一条鱼紧咬住前一条鱼的尾巴。这种手法在很多民歌、戏曲唱腔和器乐曲中得到运用。(2)在不同声部间,如戏曲唱腔和过门之间以及对唱的民歌中和器乐合奏中,某一声部的尾音和另一声部的起音同时出现,互相重叠。

比如,山东民歌《沂蒙小调》歌词“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啊”,其中“哎,好,哎,光”这几个字都是鱼咬尾,前一个乐句的尾音和后一个乐句的起音重叠,让歌曲更加的婉转动听。其谱例如下:(www.xing528.com)

钢琴曲《牧童短笛》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发展方法都用的“鱼咬尾”,第一个乐句高音声部的尾音(g1)和低音声部过门的起音(g)呈八度相同,使得过门既有旋律感又像水波一样灵动。

在《牧童短笛》的三段式创作中,第一段描绘太阳初升时山间田野的景象,草地披着露珠,大人们趁孩子们还没醒忙着去挑水。中国诗歌之美讲究寄情于景,两条旋律线一条描述物景,一条描写人们清晨轻松灵动的心情,情与景就这样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两个声部,有时一应一答,有时各自歌唱,在对位的创作技法下相衬托。中段是主调的写作手法。高音声部为主旋律,低音声部为分解和弦远距离大跳的奏织体。叙述孩子们赶着牛跑到山谷,在水里、岸边追逐、嬉戏。一会儿跑丢了鞋,一会儿打湿了衣裳,天真烂漫。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旋律有一些装饰加花。虽然画面和第一段一样,不过色彩和情绪有些变化,这时夕阳西下,草地升腾着炊烟,家里桌子上已摆好热腾腾的饭菜等待孩子们回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