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陵吟音乐创作特点:古韵新声

五陵吟音乐创作特点:古韵新声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陵吟》以“眉户调”为基础,配合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内心幽微颤动的情绪,模仿“眉户”腔调的揉弦来表现陕西民间音乐的声韵,将内心情感表现得悠远绵长而又淋漓尽致。

五陵吟音乐创作特点:古韵新声

一、创作背景

《五陵吟》[2]是魏军先生在2005年大病初愈之后创作的筝曲,筝曲是对先生患病期间内心活动与思想感悟的真实写照。在与病魔争斗的同时,先生调整自己的心境,反复思考筝乐艺术,思绪从痛苦、悲伤、迷茫逐渐转到坚持、奋发、从容。筝曲中的每一句都经过了先生内心的反复吟唱,饱含了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筝乐艺术的理解。疾病的痛苦未能削减先生对古筝的热爱,反而坚定了先生对筝乐艺术的追求,先生以乐观向上、从容洒脱的态度面对生活,积极参加古筝教学与筝曲创作的工作。此曲可以说是先生在筝曲创作及艺术生涯上的转折点。这一时期先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映射的是先生在人生起伏之后悟出的哲理和先生在困境与磨难中对音乐的执着及对古筝的热爱,体现的是先生在筝曲创作上的深厚功底和音乐意境上的深邃。

二、音乐素材

《五陵吟》这部作品的音乐素材是作曲家早年间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时,受眉户曲牌中“软越调”里第一句唱腔的启发,而创作的具有眉户特征为基础曲调的两小节音乐动机。见谱例1:

谱例1:

“眉户”作为陕西省主要戏曲种类之一,主要流传于陕西关中地区。其曲调婉转动听、悠扬迷人,具有温婉、柔和、凄美、悲苦的特点,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五陵吟》以“眉户调”为基础,配合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内心幽微颤动的情绪,模仿“眉户”腔调的揉弦来表现陕西民间音乐的声韵,将内心情感表现得悠远绵长而又淋漓尽致。

三、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

《五陵吟》这部作品由散板引子、慢板主题、散板乐段和快板乐段四部分构成,见附表1。

附表1 《五陵吟》曲式结构表

作品引子部分由连续四次同节奏型三音轮指同音重复开始,随后慢起渐快进入大跨度的高音后又转而落在琴弦的最低音,刮奏引出大力度连续托劈,将音乐层层推进,百感交集,一气呵成。见谱例2:(www.xing528.com)

谱例2:

主题即慢板部分,以两小节动机为素材扩展成的一个具有乐感朴实、节奏舒缓特征的完整乐段。交叉运用连续的波音、下滑音以及左手颤音技术来突出悲切、迷恋的观感,加以陕西关中方言的放音演唱,可谓是完整展现出了陕地音调的特点。除此之外,作品主题第一小节就出现了下行苦音音列,连续两次下行苦音音阶由sol mi re do si la发展至do si la sol fa mi,以此连续下行的一整句具有苦音的旋律线条,一气呵成,悲从心来,扣人心弦,突出了陕派筝曲的音调特征。经过两次下行苦音音列的波浪式旋律写法,作品第五小节引出了整部作品的核心音高关系,即E音和A音上构成的四度音程关系。这一四度音程关系贯穿全曲,以各种节奏型加入左手颤音、上滑音等形式,突出这一音乐素材在整首作品的运用和体现,用极简的音乐材料宏观把控全曲。见谱例3:

谱例3:

陕西筝曲的旋律具有宽广的音域、较大的起伏、大跨度的上行跳进和环绕式旋律的下行级进的特征。音乐对比强烈,性格鲜明,上行时,往往慷慨激昂、热情奔放;下行时,往往委婉细腻、缠绵抒情。因此,在同一首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的旋律特点,使得音乐发展前后对比鲜明,戏剧冲突明显。这也是陕西筝曲扣人心弦的地方。《五陵吟》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就充分发挥了这一旋律特征,在作品第二部分华彩乐段就使用了连续上行大幅度跳进和下行级进的手法来表达作曲家心中呐喊、挣扎、万般心绪涌现心头的情绪。在作品55小节处更是加入左手泛音以及近似于“哑音”的特殊演奏手法来表现作曲家内心的挣扎。见谱例4:

谱例4:

华彩段落的第二部分即作品65小节开始,作曲家运用大篇幅的摇指演奏扣人心弦的以四音音程为核心的音乐主题,在苦音音阶的基础上,加入左手重颤音和下滑音,将具有陕派特征的语调特征表达得惟妙惟肖。见谱例5:

谱例5:

作品81小节进入最后一部分快板乐段,整段音乐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用连续的快速指序、双托双劈、扫弦及刮奏将音乐层层推进,直到高潮。给人以铿锵有力、奋发向上、积极乐观、不畏艰难的音乐感受。整首作品气势宏大、音乐形象鲜明、音乐曲调独具特色,是陕派筝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见谱例6:

谱例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