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韵新声:魏军学生论文集(下)-艺术风格的美学特征

古韵新声:魏军学生论文集(下)-艺术风格的美学特征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空结合的美学构想,是作曲家对整个音乐过程把握的核心。空间的想象由演奏时间构成,由时代性所承载,正反映了时空结合的美学特征和魏军先生对音乐的哲学思考。写景寄情是中国作曲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情”对于中国音乐家来讲,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美学设想。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讲“节情”,用“情”要有度,不过分。

古韵新声:魏军学生论文集(下)-艺术风格的美学特征

大漠行》整曲创作艺术性强,音乐元素运用较多,作品内容深入浅出。乐曲的审美意境在于对时空的想象,对叙事性、抒情性的描写建立在时间的概念中,对写景的描写建立在复杂空间的想象中。时空结合的美学构想,是作曲家对整个音乐过程把握的核心。虽然多数人认为音乐是时间艺术,但《大漠行》空间的想象与音乐会实际演奏的空间设列,均透射了中国民乐视觉、听觉音乐文化的先进思路。

《大漠行》全曲在魏军先生的想象中展开,空间的想象,由演奏者对乐曲旋律、风格的演绎承载,传递给听众以空旷无际的大漠景象和阿拉伯人民热情奔放的画面。乐曲中对于时间的体现,有两种概念贯穿其中,第一,音乐在时间中展开,即《大漠行》的实际演奏时间。第二,是作品本身折射的时代性,也就是魏军先生对过往生活的音乐记录。空间的想象由演奏时间构成,由时代性所承载,正反映了时空结合的美学特征和魏军先生对音乐的哲学思考。(www.xing528.com)

写景寄情是中国作曲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情”对于中国音乐家来讲,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美学设想。自古以来,中国人讲情重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讲究“仁”“情”,以情治国。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讲“节情”,用“情”要有度,不过分。中国筝乐艺术发展历史悠长,音乐多为标题音乐,一个中心思想,讲究内容他律的音乐美学思想。写景寄情,是筝乐创作者常用的写作手法,《大漠行》同样不例外。创作初期,魏军先生联想到了年轻时看过的《大篷车》《叶塞尼亚》《一千零一夜》《巴格达窃贼》等影视及小说作品,长在古都西安的魏军先生,又深受复兴丝绸之路的影响,使他萌生了创作此曲的灵感,试图通过筝乐对大漠、阿拉伯人民、丝绸之路等进行描写,情景交融,主旨明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