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通史》中秦汉时期诸子学派概念总结

《中国哲学通史》中秦汉时期诸子学派概念总结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子”一词源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七略》中的《诸子略》。诸子分派的观念实际上起源较早。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用以指称学派名称的概念,如《孟子》《荀子》中的“儒者”“辩者”“墨者”,《韩非子》《荀子》《庄子》中的“儒墨”,《韩非子》中的“轻物重生之士”等。这些称呼已带有明显的学派标识的性质。“百家”是对战国时代存在的诸种思想学说的一种统称。

《中国哲学通史》中秦汉时期诸子学派概念总结

“诸子”一词源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七略》中的《诸子略》。诸子分派的观念实际上起源较早。战国时期文献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用以指称学派名称的概念,如《孟子》《荀子》中的“儒者”“辩者”“墨者”,《韩非子》《荀子》《庄子》中的“儒墨”,《韩非子》中的“轻物重生之士”等。这些称呼已带有明显的学派标识的性质。孟子概括当时有影响的学说时指出:“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1) 这里的“杨”“墨”就是用以区别“儒者”学说的思想团体。孟子还以孔子学说的光大者自任,强调“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这里的“圣人之徒”也是儒者进行自我认同的带有学派性质的用语。

此外,先秦文献中还出现了“家”“百家”的说法。《庄子·则阳》:“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韩非子·定法》:“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这里“二家”的“家”是指持有某种学说之人,一人即可称为一家。至于“百家”的说法则更为多见: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2)

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听也。(3) (www.xing528.com)

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4)

复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详。(5)

与上述“二家”的“家”一样,这里的“百家”的“家”也是指持某一特定学说者。“百家”是对战国时代存在的诸种思想学说的一种统称。这种意义上的“百家”与后来司马谈的“六家”、班固的“九流十家”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学派划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