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思想来源与理论形成

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思想来源与理论形成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仙道对道教的影响更多地偏向于技术层面、实践层面,而黄老道对道教的影响则侧重于思想理论层面。西汉黄老之学淡出政治舞台之后,逐渐与神仙之术合为一体,与此同时,方士们亦以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为修炼思想,完成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形成了黄老道。除了方仙道、神仙道的影响之外,儒家思想对道教作为伦理型宗教的形成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思想来源与理论形成

太平道和天师道为道教的最初形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有发展。道教以“道”作为最高的信仰,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道教的最高崇拜是由“道”人格化的“三清(太清、上清、玉清)”尊神,修炼的具体方法有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箓、房中、辟谷等。宗教仪式有斋醮、祈祷、诵经、礼忏等。道教认为,“道”可修而得,一切众生皆可修道成仙,长生不死。一般认为,道教的思想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古代的宗教与巫术,二是战国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三是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四是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五是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3) 其中,战国至秦汉间的方士们鼓吹的方仙道、流行于两汉时期的黄老道、儒家的名教纲常思想对道教思想的形成尤为重要。

神仙思想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内容,早期道教正是利用神仙传说与“道”的结合建构信仰体系。中国古代神仙思想由来已久,《山海经》中对“不死之山”“不死之国”“不死之药”“不死之民”多有记载。及至战国时期,神仙思想盛行,人们普遍相信“诸仙人及不死药皆在焉”(4) 。据载,齐宣王曾使人寻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更是为求仙人谋长生久视之道而不遗余力。正是这种神仙思想的流行,使方士们大行其道,成就了战国至秦汉间的方仙道,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自齐威宣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

方仙道在汉武帝时发展至顶峰,元帝以后,遭到儒臣排斥。由于方仙道持续传播和制造不死的神仙说,并不断展开传道、授徒、著书,加之不断研习和发展古代巫史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神仙方术,(5) 所以使神仙思想在汉代持续产生强烈的影响,《列仙传》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6) 这对后来道教的形成影响甚大,“方仙道所具有的这些信仰神仙、崇奉黄帝、主张服食丹药成仙等特征,表明它是道教孕育过程的重要阶段”(7) 。(www.xing528.com)

方仙道对道教的影响更多地偏向于技术层面、实践层面,而黄老道对道教的影响则侧重于思想理论层面。西汉黄老之学淡出政治舞台之后,逐渐与神仙之术合为一体,与此同时,方士们亦以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为修炼思想,完成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形成了黄老道。黄老道在神化黄帝的同时,更加热衷于抬高老子,以方术解老,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道”的信仰。黄老道对道教的产生至少有两方面的影响,在实践层面上,黄老道流行于当时的上层社会,对“道”之信仰的传播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汉明帝时楚英王奉事黄老道,“诵黄老之微言”,“洁斋三月,与神为誓”(8) ,桓帝时皇宫中建祠祭祀黄老君等,终于把老子奉为神仙。也正是有了上层社会的喜好,少了来自权势的阻遏,所以黄老道的发展才会日益壮大,而作为黄老道信奉者的于吉、宫崇等人才有勇气和动力献上《太平清领书》。在理论层面上,东汉出现了以修道长生的观点解注《老子》的著作,即《老子河上公注》,“它是神仙方术与黄老思想逐步结合的历史产物,也是《老子》由道教学说向道教理论过渡的重要标志”(9)

除了方仙道、神仙道的影响之外,儒家思想对道教作为伦理型宗教的形成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早期道教思想在刚形成时,吸收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如尊崇天、地、君、父、师的伦理制度,并以忠、孝、仁、义为收徒的主要条件,认为“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生”(10) 。又如《太平经》对“太平”理想的追求与儒家政治理想的影响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