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化教育研究不足揭示

个性化教育研究不足揭示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在这一研究内容上,还有一些需要深化和拓展的方面。另一方面,个性化教育的学理研究和局部实践已经展开,但要将其推向长效高效,尚需要教育机制的保障。但关于个性化教育推进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区域推进的机制建立,目前鲜见资料记载。

个性化教育研究不足揭示

综合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在这一研究内容上,还有一些需要深化和拓展的方面。

首先,聚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多,个性化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的探讨也不够成熟,一是实践基础不扎实,对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模式、教育策略认识,比较多地停留在浅显的理论和经验层面,以具体个案来涵盖对于个性化教学的全面理解,缺乏深度;二是滞留于学科教学局限,视野比较狭窄,方法比较单一。

其次,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比较肤浅。未形成一个全面丰富的、对于个性化教育的认识,造成了一些概念的相互混淆,比如个性化教育与个别教育、个性化教育与差异教育、个性化教育与分层教育等等,对于概念理解上的模糊造成了实践上的探索深度缺乏。

第三,将个性化教育完全等同于个别化教学。目前对于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还是比较多地局限在教学上,没有考虑到个性化教育涉及时间的贯穿性、空间的延伸性、内容的全面性问题。

第四,个性化教育的区域推进比较薄弱。个性化教育的点上研究已经较多,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从一个区域整体推进的角度来看,系统的实践和有效的经验还比较少。另一方面,个性化教育的学理研究和局部实践已经展开,但要将其推向长效高效,尚需要教育机制的保障。但关于个性化教育推进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区域推进的机制建立,目前鲜见资料记载。

说明:情报综述所涉及的参考文献此处没有列出,综述的内容摘自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第五、六辑合刊,该合刊的编辑得到原上海市教育学院系统图书资料协作会的支持。

【注释】

[1]罗阳佳、陈宇卿:《以个体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区域教改的途径》,《上海教育》2010年第12期,第20—21页。

[2](1)这也是项目组测试的全部学科;(2)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可以进行纵向比较。详见陈宇卿:《“轻负担、高质量”的区域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的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76—379页。

[3]所用数据来源于2011年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评价。

[4]罗阳佳、陈宇卿:《以个体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区域教改的途径》,《上海教育》2010年第12期,第20—21页。

[5]来源: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搭建家庭教育超市平台 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

[6]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11期,第57—62页。

[7]顾泠沅:《教学少了点长思考和自发现过程》,《文汇报》,2013年12月4日,第8版。

[8]裴新宁、舒兰兰:《深度学习:“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追求》,《上海教育》2015年第10B期,第52—53页。

[9]白晓晶、吴莎莎:《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解读》,《中国教育网络》2015年第10期,第43—46页。(www.xing528.com)

[10]转引自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李希贵等:《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

[12]顾明远:《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10期,第5—8页。

[13]谢小燕:《个性化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4期,第85—89页。

[14]吴越:《创新应是个性化的,课程应是可选择的》,《天津教育报》,2011年10月12日,第1版。

[15]杨德广:《重视个性教育培养尖子人才》,《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11日,第3版。

[16]杨定海、戴家隽:《个性化教育与创新教育》,《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297—299页。

[17]唐善茂:《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个性化发展与多样化教育》,《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56—60页。

[18]闫温乐:《自信与自省:谈上海PISA再夺冠——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专访》,《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年第1期,第2—7页。

[19]姜澎:《不再让中小学疲于应付考核》,《文汇报》,2015年12月18日,第6版。

[20]周洪宇等:《扑面而来的第三次教育革命》,《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2日,第7版。

[21]刘贵华、王小飞:《区域综合改革:中国教育改革的转型与突破》,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22]陈宇卿:《“轻负担、高质量”的区域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的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3页。

[23]摘自:《静安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政报告》,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