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同管理:人本主义与敏捷开发模式

协同管理:人本主义与敏捷开发模式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企业组织成员为本,促进全体企业员工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本管理的宗旨。协同管理是一种基于敏捷开发模式,以虚拟企业为对象的管理理论体系。协同管理理念主要体现为三大基本思想,即信息网状思想、业务关联思想和随需而应思想。

协同管理:人本主义与敏捷开发模式

1.以人为本的理念

(1)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渊源

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很早就有以人为本的说法。这种以人为本是古代哲人和圣明君主意识到民众力量的一种理论反映。具体形式有:第一,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如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二,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孟子明确阐述了人民、国家、统治阶级三者的关系。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第三,人为天地万物之尊。当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主要是从手段意义上来讲的,仅仅是把人当作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古代一些圣贤和开明君主在一定意义上意识到,民众对于成就霸业和维护统治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而今天所讲“以人为本”的“人”是真正大写的人。我国古代政治统治和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它映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精神,构成了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思想渊源。

(2)以人为本管理的含义

企业中的以人为本管理即人本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把人的因素当作企业管理的首要因素和本质;第二,通过以人为本管理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提高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智力、体力等,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管理是以人为目的的管理,即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管理;第三,人本管理应当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对企业外部主体的关怀。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以人为本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重大突破。这意味着管理者把以往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企业在以往理论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一切投资,希望得到的仅仅是效益,而在以人为本管理时代,投资不仅要产出效益,还产出“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并且以人为本管理在处理人与企业的关系时,并不否定和排斥人的目标,相反,是把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作为组织目标的组成部分。

所谓以人为本,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体表现为:

第一,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当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第二,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有机生命体中的一分子。所以,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

(3)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企业的最终目标。通常讲,一个企业有三个因素:一是物质因素;二是制度因素;三是人的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人的因素,因为物的因素归根到底要由人去使用、改进和创造,制度的因素归根到底靠人来执行、推动和制定。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企业组织成员为本,促进全体企业员工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本管理的宗旨。但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服务对象仅限于企业内的成员是不够的,以人为本管理还应该惠及企业的相关服务群体。企业是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是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网结。企业总要同组织系统之外的相关群体发生社会联系,并受社会所制约。因此,企业组织所追求的就不应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利益的满足,也要追求为那些与企业发生关系的相关群体、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利益出发,为他们竭诚服务。

第三,以人为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中人的全面发展应是企业里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管理者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在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企业中,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真正主人,不只是做“该做”的事,还要做“该做”以外“应做”的事。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关系。(www.xing528.com)

第四,以人为本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相统一,组织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企业中,全体员工都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管理活动成功的标志不但要看企业组织的经济目标是否实现,还要看企业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否实现。只有将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长久的发展。

2.协同管理的理念

协同管理,即协同作战,是把局部力量合理地排列、组合,来完成某项工作和项目的方法,比如协同销售。协同管理是一种基于敏捷开发模式,以虚拟企业为对象的管理理论体系。虚拟企业实质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环境,协同管理就是通过对该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进行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的重组,产生一种具有“竞争—合作—协调”的能力,其效应远远大于各个子系统之和产生的新的时间、空间、功能结构。

协同管理理念主要体现为三大基本思想,即信息网状思想、业务关联思想和随需而应思想。

(1)信息网状思想

企业中的各种信息都是存在着联系的,例如费用报销,这笔费用是什么时间花的,为哪个项目花的,等等,这些都是与报销单相关的信息。如果这些关联的信息被封存在不同的数据库或应用平台中,审批者就只能得到简单电子化的报销单而无从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协同管理则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它将各种分散的、不规则存在的信息整合成一张“信息网”,每个信息节点之间依靠某种或某几种业务逻辑关系进行关联,访问者就可以完全突破信息孤岛的困扰而轻松自如地穿梭在这张信息网中并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在协同管理平台中,审批者可以从这张报销单开始,迅速了解各种关联信息,包括费用花费的时间、地点、金额,并进而了解这笔费用花费后的项目进展情况、总体预算情况,等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真实的、全局信息的了解,而协同管理无疑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2)业务关联思想

一个形象的比喻,现代化企业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着的精密机器,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就像是机器上的各个部件,任何一个部件出了问题就会对整台机器的运转造成影响。从表面上来看,企业的业务被分为各个业务环节并归属于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员负责,事实上这些业务环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必须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运作。例如一个客户会,会涉及客户名单销售部业务)、市场宣传资料和方案(市场部业务)、相关物资领用或采购(行政部业务)、发票和费用(财务部业务)等。关注某个或某些业务环节的传统软件由于无法对其他的业务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因而企业就不得不在多个应用软件之间切换以保证同步运作。而协同管理平台则可以对这些业务环节进行充分的整合并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任何一个业务环节的动作都可以轻松“启动”其他关联业务的运作,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从而实现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平滑链接。

(3)随需而应思想

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和流程等组成了企业运作的基本要素。协同管理将这些资源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并通过网状信息和关联业务的协同环境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要进一步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协调和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资源能够随着企业的某个目标或者某项事务而被灵活地组织起来并进行协作,为这个目标或事务“各司其能”并发挥最大的价值,换言之,也即各种资源能够随企业的需要而及时地响应并突破各种障碍实现一致性协作。例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在协同管理平台中,人与人之间的屏障被打破,并可被随时调动起来组成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域的“虚拟团队”。比如说一个项目的进行,随着项目的建立,各个部门的有关人员都可被加入项目团队中,甚至可包括企业外聘的专家、相关客户、合作伙伴等。为统一目标而设的“虚拟团队”成员可以共享项目信息、被分配各自的任务、接受项目经理的监督、相互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参加网上的项目会议等。当然,在这样的例子中,“虚拟团队”不光包含了人,还包含了财、物等资源,例如会议室、项目资料等。而在协同管理平台中,这些资源可以突破各种障碍而被迅速找到并集合到一起,并实现它们之间通畅的沟通、协调,从而保证目标的达成。

总结而言,协同管理的本质就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等)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共同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