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广城:芭蕾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孟广城:芭蕾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选手蔡一磊的基本功极强,排练中所有动作完成得极好,但是对音乐的处理有所欠缺。多年来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无数,但是面对这些骄人的成绩,孟广城却表现得非常谦虚,他认为,这些成绩都是芭蕾舞系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取得的,并非他一己之力能够完成。在孟广城的眼里,成为一名好老师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

孟广城:芭蕾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对于芭蕾舞这样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表演艺术而言,检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舞台实践。表演专业的学生通过舞台实践的锻炼,调动了积极的表演意识,并为毕业后进入各大芭蕾舞团当演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芭蕾的课堂训练只有通过舞台实践的检验,其教学理念和方法才可以得到认证和肯定。当然在演出或比赛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观摩学习,从中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和练习指明方向。

1986年《关不住的女儿》剧照(孟广城饰演女主人公的母亲西蒙娜)

1985年第一届全国芭蕾舞比赛合影(后排左二为孟广城)

1985年的“第一届全国芭蕾舞比赛”对于孟广城和吴振蓉老师来讲,恰恰就是从演员到教员的第一次重要的实践检验。参加比赛的是孟广城演员生涯结束返回母校任教的第二个教学班,即1984届毕业班的学生,那时的孟广城几乎每天晚自习都和学生一起练功排练,不计报酬,完全是教师的那份责任心驱使他日复一日地坚守。备赛期间,经过学生和老师的通力合作,这个班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徐刚因参加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并获“约翰逊基金奖”第二名,未能参加国内的比赛,组委会给徐刚颁发了荣誉奖,李琴生获少年组一等奖,裴强和潘家斌荣获二等奖,陈真荣和武朝辉荣获三等奖。这些成绩都是师生共同努力拼出来的,他们正常上课不懈怠,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加紧排练,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这次比赛的成绩让孟广城更加坚定自己在教学上所走的路。

1987年带蔡一磊、刘军、李琴生、陈燕、张辛(翻译员)去洛桑比赛

1987年,孟广城带领北京和上海的四名选手赴洛桑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少年芭蕾舞比赛”,其中的上海选手蔡一磊获大奖,刘军获“约翰逊基金奖”第二名,陈燕获“法国巴黎歌剧院基金奖”。上海选手蔡一磊的基本功极强,排练中所有动作完成得极好,但是对音乐的处理有所欠缺。在比赛前的准备过程中,孟广城开始为选手的作品“切几刀”,也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在完成动作时处理好与音乐的关系,该停顿的时候一定要有停顿,而不是舞姿还没有停住就连着跳,蔡一磊牢牢记住了这个要求,最终斩获该届比赛最高奖项。通过此次国际比赛的历练,孟广城真切地认识到处理变奏中动作与音乐的关系是何等重要,同时,他认为在教学和排练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排练能力,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他把终身学习的信念当作一种享受,并且乐在其中。(www.xing528.com)

1989年任教的第二个表演大专班里,孟广城更是一对一地给邹罡排练,为他参加瓦尔纳国际芭蕾舞大赛做准备。同时,孟广城还为班里的六位男生排集体舞、双人舞等。其中邹罡、蒋梅在第三届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分别荣获芭蕾舞男子青年组二等奖、女子青年组三等奖。

多年来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无数,但是面对这些骄人的成绩,孟广城却表现得非常谦虚,他认为,这些成绩都是芭蕾舞系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取得的,并非他一己之力能够完成。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教育者那种谦逊朴实的做人态度、踏实谨慎的工作状态,以及虚怀若谷的胸襟和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正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在孟广城的眼里,成为一名好老师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

1988年7月5日与首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合影

1994年给朱妍排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