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琴演奏踏板应用原则及问题

钢琴演奏踏板应用原则及问题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踏板的运用是由作曲家的风格、作品的时代风格以及每一首曲子的具体性质决定的。但对于这些来说,更重要的是对具体作品,分别作具体对待,如贝多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作品,在踏板的运用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踏板的使用切换,首先是和声的原则,当和声改变时,踏板的切换也就势在必行了。

钢琴演奏踏板应用原则及问题

(一)踏板应用的原则

合理运用踏板会使音乐表现更加丰富多彩,是钢琴演奏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合理运用踏板,仅依靠乐谱上注明的踏板记号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踏板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节奏原则

一般来说,在强拍或强音上应该使用踏板。如肖邦Op.25No.4《练习曲》以及肖邦Op.10No.2《练习曲》和储望华的《解放区的天》。也可以使用右踏板来加强节奏重音,如肖邦作品56的第三首《玛祖卡》和肖邦作品67的第1首《玛祖卡》。在演奏舞曲时,为了保持舞曲的弹性,常使用节奏性踏板,但不要将踏板踩满三拍,如肖邦《E大调圆舞曲》。

2.和声原则

一般来说,当和声发生变化时,踏板也要跟着变换,如肖邦《c小调前奏曲》。当踩下右踏板时,全部弦列产生泛音共振,全部制音器抬起,这时弹出的和弦会十分丰满,如海勒《勇士之歌》。为了造成一种特定的效果,在演奏一些近现代作品时,必须根据作品的风格、性质来更替踏板,不一定每换一个和弦都换踏板,而是要根据音色所需,来考虑踏板的用法,如德彪西月光》。

3.音乐连贯原则

在钢琴演奏中,当超过手指跨度时,常需要借助踏板来使音与音之间的跨度连贯起来,如贺绿汀的《摇篮曲》;还有的时候,在音间距离未超过手指跨度时,为了使音乐更加连贯、音响更加丰满,也可使用右踏板,如格里格的《致春天》,但在使用时要注意随和声的变换而变换。

4.作品风格、色彩原则

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钢琴作品按照一般规律,要少用踏板,一方面因为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大多保持声音的透明清晰,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一时期的钢琴,还没有现代钢琴的踏板,因此,演奏这一类作品要尽量少用或慎用踏板。对于巴洛克和维也纳古典时期的作品,即使是在弹奏歌唱性旋律时,也要少用踏板,而更多地依靠手臂的重量,运用手指的连奏,如肖邦作品28第15首《前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如肖邦的作品,则大多数踏板是不用的,这要根据不同的作曲家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来分别对待,此外,若使用踏板,那在第二个踏板前,要留出呼吸的时间。

此外,不同的作品要求不同的声音色彩,因此,我们应该在它们需要的声音色彩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作品性质,然后再决定如何使用踏板。如肖邦作品10第12首《练习曲》,就使用抖动踏板营造一种洪流奔腾的效果。(www.xing528.com)

5.少用精用左踏板

对于左踏板的使用,应该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此原则之上主要靠手来完成演奏的力度层次。只有当手的演奏难以达到音乐的要求,或在演奏中需求改变音色、音量时,才可以借助左踏板,而不是一看见“pp”或“ppp”就用左踏板,如肖邦《#c小调夜曲》。

(二)应用踏板时的问题

踏板在钢琴传达音乐的能力上不断发展、完善,得以逐步提高。踏板的运用是由作曲家的风格、作品的时代风格以及每一首曲子的具体性质决定的。如在莫扎特的时代,只用膝盖装置来达到延音的效果,等到了贝多芬时代,再发展到浪漫派的时候,钢琴演奏已经离不开踏板了。但尽管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钢琴已具有的、最先进的踏板装置,但对不同时代风格的作品,我们还是应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当时的风格特点。如巴赫、斯卡拉蒂为代表的巴洛克风格的复调作品,踏板就要少用,要保持音乐的清晰度,可以在个别音上用一点点,起到连接和润色的作用。对于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早期维也纳古典乐派,踏板用得也比较少,但却要求声音明亮清晰。莫扎特本人对踏板的发明感兴趣,且不排斥踏板的使用,而贝多芬的踏板运用就很多了,他在音响上常追求管弦乐的效果,在音乐的内容上,则更加丰富。但对于这些来说,更重要的是对具体作品,分别作具体对待,如贝多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作品,在踏板的运用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浪漫派音乐的特点强调歌唱性,抒发个人的感情,重视和声作用。因此,无论是演奏技巧上的需要,还是音乐的表现上,踏板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国印象派作品中需要一种特殊的音响效果,特别重视和声的色彩,踏板的运用就更重要了,通常在演奏中可以根据低音的变化来换踏板。至于现代音乐,演奏者会利用一切表现手段,从作品的内容和音响需要出发,在弹奏过程中使用踏板,当然也就不例外了。

总之,懂得踏板的基本规则、正确地运用踏板,是钢琴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当然,踏板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还是艺术问题,要靠感觉和听觉作最后的运用选择。对于踏板的问题,一般包括两个课题,其一是技术问题,也就是如何踩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指导者应该将踏板的装置、效果解释给演奏者,然后用踏板做一点基本的练习,从而让演奏者能够辨别在演奏中踏板是否换干净。其二是艺术问题,也就是如何运用到乐曲上的问题。这需要和声知识,即换和声时必须换踏板。同时还要考虑乐曲性质、乐曲风格等问题。

我们在弹奏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无意识地踩踏板,往往会出现由于脚上动作而坏了整体演奏。因此,无论什么作品,都要严格按谱子弹奏,并在演奏过程中仔细听音响,要在需要时一小节一小节地踩踏板。

右踏板的切换是踏板运用中最困难的,在实际弹奏中,许多乐谱中都标出使用的每个踏板起始点,但每个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对踏板使用的多寡,都使得很多遵照乐谱上的踏板标志,在弹奏中却并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音响效果。每位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对风格的把握,都可以在一些基本原则下,按照自己做相应的增删改动。踏板的使用切换,首先是和声的原则,当和声改变时,踏板的切换也就势在必行了。其次,当乐句呼吸时,也要换踏板,当句子结束时,也应当切换踏板,使音有明显的间隔。

在古典主义时期,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中,当手离开琴键时,踏板随后慢慢抬起,这些作品大量出现重音落弱音提的方式,一般来说抬起的时值是最后一个音的一半左右,这种大量的落提动作,可以采用与手腕动作完全同步的动作来切换踏板,这样才能既保证了落提的演奏效果,又润饰了音色。但在肖邦的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些时候乐句的呼应与和声的变化并不同步,很多时候有舍乐句而就和声,或舍和声而就乐句的情况,这要看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作品风格的判断来把握,如何选择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此外,踏板切换最好的判断者是耳朵,良好的听觉可以决定音响效果,从而改变踏板的运用方式。有的时候太干涩,还是太浑浊,从和声角度来说,产生的音响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这种时候就要依靠听觉。

一般来说,踏板在浪漫派、印象派作品中,可以使用多一些,在古典作品中,宁可用少不可用错,但若是在巴洛克作品、古典主义作品中,非常错误的是不使用踏板。踏板对音色与和声的润饰、旋律的进行、音乐情绪的起伏是无处不在。在这些作品中,踏板的使用方法应当是让听众听不出使用痕迹,当然,这也是踏板切换的重要依据。在上行音阶进行时,作曲家通常喜欢渐强的效果,而因为害怕造成浑浊的音响效果,很多人进行时放弃使用踏板,以此来帮助渐强的推进。但事实上,在音阶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大胆的使用踏板,并保持到最强音出现时才切换,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来增加效果的。同样,渐弱的时候,这种方法也可以。一般来说,可以先从制音器踏板的使用开始,然后逐渐放开,靠手指控制强弱。

通常,踏板的切换,在断奏弹奏方式中与手是同步的,但也有例外,比如为了强调和弦的共鸣效果,当出现断奏的大和弦时,应使用断奏的触键,但要采用满时值的踏板;当乐曲达到高潮的部分时,就不应拘泥于断奏的谱面标记,也可以采用满时值的踏板。如贝多芬Op.53奏鸣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