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技术在电影特效中的革新和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电影特效中的革新和应用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特效因全新的创作思路以及计算机成像等技术的全面革新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计算机技术被正式引入电影行业。图1-391989年,计算机动画技术踏上了液体技术的征程,在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深渊》中,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水下特技效果。图1-40两年后,《终结者2》中的液态机器人T-1000是水脸的升级版,再次利用计算机提升液体模型的质感。

计算机技术在电影特效中的革新和应用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特效因全新的创作思路以及计算机成像等技术的全面革新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乔治·卢卡斯为了拍摄“星球大战”,专门成立了工业光魔公司来完成电影中多达365个的特效镜头。他们研发了可以记录多张光学软片并通过重复拍照的方式整合在一张胶卷上的图门光学印刷机(见图1-34),还设计出了可根据实际需求编写程序来精确控制摄影运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Dukstraflex(见图1-35),并利用计算机剪辑电影、设计音乐、创建模型(见图1-36)、合成特效。从此,计算机技术被正式引入电影行业。

图1-34

图1-35

图1-36

很快,第一个用计算机合成的角色在1985年的电影《少年福尔摩斯》(Young Sherlock Holmes)中现身,这个彩色玻璃人的镜头虽然只有短短30秒的时间,却惊艳四座(见图1-37)。

图1-37

1988年,特效师在电影《风云际会》(Willow)中,针对数字拍摄素材,利用计算机编辑手段中的淡化和剪辑,实现了第一个角色变形镜头。如:芬·雷齐尔从山羊鸵鸟孔雀海龟老虎,最后变成人形的一系列精彩组合,其间没有使用假模型和剖面图镜头,而是通过用细木杆支撑的木偶的表演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卡通画面完成了这一复杂的过程(见图1-38)。

图1-38(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第一部真人与二维卡通合成的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 Framed Roger Rabbit,1988年)也跃然银幕,片中一共有1000多个特效镜头。为了让片中的二维角色跟随运动镜头的改变而变化,生成同样的透视效果,动画设计师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借助特殊的技术手段,发明了光、影、色调多层次转换的摄影系统,而每一个真人和动画结合的画面都是由14个画面合成,从而使实拍胶片与二维动画的合成变得自然而流畅(见图1-39)。

图1-39

1989年,计算机动画(CG)技术踏上了液体技术的征程,在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执导的电影《深渊》(The Abyss)中,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水下特技效果。另外,还首次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计算机生成影像,塑造了一个纯液态的水脸角色。它不仅拥有可随意变换的外形,还需要兼顾液体的反光和折射,并且模仿角色的面容和表情,达到令人信服的逼真效果(见图1-40)。

图1-40

两年后,《终结者2》(The Terminator 2,1991年)中的液态机器人T-1000是水脸的升级版,再次利用计算机提升液体模型的质感。另外,一些简易的模型道具也被继续应用。由于液态金属的特质,T-1000被枪打到的部分会出现凹陷的效果,之后这些凹陷都会恢复原状。其实是运用将可以爆破出凹陷的遥控装置固定在衣服上,再将它用特殊的橡胶材质进行掩盖的传统特效手法。拍摄时,按照被枪射到的时机,一一同步地进行遥控爆破。之后,部分的枪口愈合场面才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见图1-41)。

图1-41

1993年,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拍摄了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见图1-42)。为了在片中真实呈现出远古时期的庞然大物,他找来斯坦·温斯顿(Stan Winston)和菲尔·提佩(Phil Tippett)分别制作电子恐龙和远景画面中的动态恐龙。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Jack Horner)负责监督恐龙的设计工作,从而将恐龙打造成动物而并非怪物。从此,CG技术制作的虚拟角色开始逐渐占据更多的银幕,也标志着电影特效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数字时代。

图1-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